文化艺术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民俗 > 文化艺术 >

说书

本县流行的主要民间曲艺形式有说书。一般由盲艺人(称先生)用方言配乐自弹自说,简便易行,多流行于农村。 说书人所用乐器一般有三弦、甩板、醒木,也有另加响铃、响串的,两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砖雕砖塑

明、清及民国年间盛行砖雕砖塑,用于建筑。门楼的墀头“灯笼”镌刻“天官赐福”、花边云纹;影壁砖刻鹿鹤松竹,装饰感很强。屋脊用砖塑龙头、鸱尾、城子、随兽。后来除复修古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泥塑

旧时泥塑以庙宇神像为主,明清时期不乏上乘之作,但后来毁失殆尽。80年代,农村又兴塑神像之风,但大多缺乏艺术性。城关凉水沟党家祖传捏塑泥玩具--泥人、泥马、泥公鸡、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面塑

过年蒸“花花”、清明捏“燕燕”,是城乡妇女的拿手好戏。“面花”有菊、梅、牡丹、石榴、蝴蝶种种形状,“燕燕”有雀、燕、猪、羊、猴、虎、蛇盘兔、子母燕等各式造型,点红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壁画

汉代有墓室壁画,与石雕画像相配合,装点葬穴。庙宇壁画多宗教故事。万佛洞残存少量壁画,工笔重彩或墨线勾描。旧时,富足人家多在窑、房内画“炕围子”壁画,黄色染底、黑色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镜画

兴于民国年间,后一直保留。以反层次顺序在玻璃内面绘风景、花卉、人物、动物等。画法多工笔重彩,近年也有采用国画、油画技法的。群众多购画镜装扮居室。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布玩具

农村妇女用色布缝制考虎、公鸡、莲娃等儿童玩具和麒麟送子、寿桃等“吊萏”,内充棉花,外绣(或描)艳丽花纹,造型采用夸张变形手法,装饰简洁。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刺绣

旧时,刺绣是妇女针指女红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日用品--挽袖、帽绊、衣领、披肩、肚兜、鞋面、枕顶、荷包、门箱挂帘、梳妆台布上大多绣有色彩鲜艳的图案、花纹,有鹿鹤松竹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唢呐

唢呐在米脂传沿数百年,形成独具风格的米脂唢呐音乐。 印斗乡常石畔村有八代相传的常氏“唢呐世家”,闻名遐迩。据传,清末一次学台大人过境时,该村常聚财、常义财兄弟俩吹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秧歌

秧歌在米脂久传不衰。它的起源显然与古代祭祀、戍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手舞足蹈”有关。 本县过去流行传统秧歌,后来发展为新秧歌。新春佳节,各村镇爱好“红火”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剪纸

740)this.width=740" align=left vspace=20 border=undefined> 米脂过年节、婚嫁吉日有贴窗花的习俗。创作者主要是妇女,她们发挥惊人的想像力和概括力,用剪刀和彩色纸镂剪美术形象,诸如牛、羊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快板

米脂快板书旧称“莲花落”或“练子嘴”,闹秧歌时由口齿伶俐的民间艺人手打竹板或手持拂尘说演。板词押韵、诙谐。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 首页
  • 上一页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下一页
  • 末页
  • 30584
  •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