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政务新闻 >

《米脂政协二十年》第八章 调研视察报告选

时间:2016-08-09 00:03来源:未知点击:

第八章 调研视察报告选编

重视农业    搞好农业
——米脂县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情况调查
政协米脂县委员联合调查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就本县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这次调查工作,由县政协牵头,县委农工部、政府农业局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县政协主席常之明带领一行6人,于8月1日开始,历时10天,采取“一听二看三研讨”的方法,展开工作,首先在县城邀请黄研所、农行、农、林、水、牧、农机等14个部门和各单位的负责人,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单位的业务性质,分别召开了三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接着深入农村,赴城郊、印斗、石沟3个乡、6个村和5个乡镇企业,通过座谈、现场视察、走访、考察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干部、农民和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是好的,农业连续几年获得好收成,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上升,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米脂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人口20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进一步完善了双层经营责任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根据调查,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7855万斤,人均占有粮419斤,1993年粮食产量达到12759万斤,人均占有粮702斤;农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3506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84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333.90元,增加到1993年的495元。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二是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米脂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必须年年抓农田基本建设。近五年来,全县新增“三田”面积10万亩,流域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累计“三田”总面积达到45万亩,人均2.5亩。其中“三田”上种植粮食作物26万亩,占粮田总面积的57.7%。流域治理累计达到600.45平方公里。对岔、泉家沟等先进村,基本做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三是科学种田意识增强,实用新技术不断推广。近年来,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通过亲身实践,深切感受到实行科学种田的巨大优越性。两法种田,玉米垄沟催芽早播,间作套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大豆、谷子、洋芋作物规范化栽培,以及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获得明显经济效益。有的还获得部、省级和地级科技进步奖和丰产奖。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城乡经济繁荣。目前,全县多数村修通了简易公路,不少乡镇所在地建起了集市,办起了运输、铸造、服务、养殖、加工等企业,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城郊乡班家沟机砖厂、三里楼奶牛厂、米脂县花炮厂、官庄卫生纸厂和蒋沟水稻生产、蔬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二、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五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喜中有忧,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可忽视,深层次的矛盾值得思考。
第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来,由于粮食价格提高缓慢,生产资料涨价过猛,使农民投入多,产出少,实际收入下降,导致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荒芜或粗放耕作,粮田播种面积减少;种粮不如卖地,种粮不如打工,种粮不如务果等实际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农民不愿在粮田上想办法,下功夫。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
第二,农民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对农业的投入减少。最近几年,农民的纯收入从 数字上看有所增加,但实际上由于物价指数上涨过快而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据农调队对6村60户的统计数字表明:1990年到1993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是54%,而同期内物价上涨幅度达62%,由于生产资料涨价幅度大,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地的比较利益降低。就以化肥来说,一袋二铵120元,一袋尿素80元,一袋碳铵20元,所到之处,农民怨声载道,把物价上涨比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升”,农民实际收入下降,导致了对农业的投入减少。 
    第三,农业投资减少,后劲不足。由于本县地下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脆弱,长期靠吃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对农业的投资基本没有。据农业局统计:从1990年开始,五年县财政只拿出农业基本建设资金20万元。农业银行和信用社1990年发放贷款2666万元,到1993年增加到3058万元,但真正用在农业上的微乎其微,对此农民呼声强烈,说农行现在是扶工不扶农,扶富不扶贫。专项建设资金不到位,全县1993年以工代赈228万元,直至现在才到位170万元,支农物资逐年减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农田水利出现“梯田塌畔、坝地打烂、水地起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第四,农业科技力量削弱,科技队伍不稳,人员流失严重。调查的情况表明,米脂县七十年代大种“两杂两薯”,获得大面积丰收,但时至今日,近20年来仍无新品种替代。究其原因,农业科研和事业单位科技经费猛减,处于是“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态,引进优良品种,植物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示范推广,更无从谈起。据调查统计,农业局下属科技单位有13名科技人员“下海”做生意,搞创收,养活自己,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1%,这是一个应当引起注意的深层次问题。
    第五,服务网络不健全,资金短缺,影响乡镇企业正常运行。米脂县乡镇企业正在兴起,发展势头很好,但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跟不上,短缺资金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桥河岔磨石沟村落养猪专业户20家,饲养猪300头,日需玉米、麦皮饲料1080斤,市场上有时不能保障供应,饲养户要求县乡政府部门帮助签订合同,定时供应。城郊乡孙家沟食品厂厂房车间建成,设备安装就绪,却因无流动资金无法投产。官庄卫生纸厂是全县独一无二的厂子,今年生产中由于缺少周转金,经营者无资抵垫,被迫停产。我们考察后认为,这几个厂家发展前景很好,应该扶持解决暂时的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九十年代经济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这应是我们经济工作中长鸣的警钟,党中央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可以看出,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根据调查,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法》、《农业发展纲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由县委统一安排,农业部门牵头,通过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工具,深入广泛地进行宣传,使《农业法》、《农业发展纲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学习,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把农业问题始终当作当前本县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通过宣传,使全社会形成关心农业,支援农业的浩大声势。
    (二)要把农业真正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树立依靠农业,振兴全县经济的新观念。江泽民同志指出:“是不是真正把农业放在首位,这是关系到是否真正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大问题。”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县的实际,要加强重视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确立以农致富,振兴全县经济的指导思想。米脂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农村劳力充足,多数农民有从事农业的素质。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对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多年来一直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实行科学种田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村是大头,农村富了,即可带动全县富起来。
    近年来,我们提出的“135花钱工程”,“3111粮食生产工程”,确立的烟、果、桑、鸡、猪、羊为本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这是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的,应当抓好落实。苹果在本县有独特优势,气候适宜,质高品优,投入低,产出高,覆盖面大,能普遍增加农民收入,也能改善县乡财政状况。印斗乡8000多亩果树五、六年后到盛产期,仅此一项乡财政可增收50多万元,实现乡财政自给。
    (三)保农业,抓农业,全方位落实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在这方面,米脂县最大的困难是经济实力差,对农业投入少。我们建议:一是县财政在今后每年征收的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中,提留适当比例,作为农业投入。二是调整投资方向。县上要从整体考虑,每年在陕建资金、“以工代赈”款中,抽出一定经例,投入在粮食生产中。三是严格控制农用生产资料乱涨价,化肥、农业薄膜、农药、种子实行专营,严防种子管理上的混杂和涨价。四是盘活银行支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把有限的资金保证用在农业上。
    (四)积极引导专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引导专业规模经营,发挥当地优势,这是加强农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根本措施之一。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认为马家铺村70%农户的庭院经济,蒋沟村150亩水稻栽培,200亩蔬菜生产基地,磨石沟村20户科学养猪,吴家峁村发展畜牧业等典型,值得在全县积极提倡大力推广。目前,我们应该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总结经验,以乡镇摸底排队,对有条件的村,按照自己的优势,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并制定规划,逐步实施。
    (五)依靠科技兴农,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农业要上,必须依靠科技。米脂有雄厚的科技力量,现有农业科技干部133名,其中高级2名、中级11名、初级120名。目前的问题是要重视科技兴农这一工作,加强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重视解决科技单位的经费(如种子公司的良种引进费,农技推广站的良种推广费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同时,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培训,今明两年利用德国“EZE”组织项目支援,积极做好农民科技队伍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产权制度,延长地土承包期,拍卖四荒地,实行小流域治理承包制等政策,这样使土地使用权可以相对稳定,克服了土地的频繁调整及短期经营行为,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关于米脂县旅游业开发利用的考察报告
米脂县政协联合考察组


  
     随着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优势产业,必将得到很大发展。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提高米脂旅游业的市场知名度,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招来更多的旅游者到我县旅游、观光、投资、考察,促进第三产业乃至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10月16日至18日,由县政协主席李海林、副主席郭成俊带队,组织县文化局、史志办等单位的政协委员一行8人,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视察、集体座谈的方法,对我县主要旅游景点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李鼎铭纪念室、刘家峁姜氏宅园、艾好湾貂蝉洞、万佛洞、文昌阁、杜斌丞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查,并对今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现将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旅游资源概况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隶属榆林市,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临佳县,西连子洲、横山县。全县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20.75万人。
    米脂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文化独特,拥有貂蝉洞、万佛洞石窟、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沙家店战役遗址、刘家峁姜氏宅园、杜斌丞纪念室、李鼎铭纪念室等十多处较大旅游景点,各有千秋,景象万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杨家沟纪念馆、李自成行宫、姜氏宅园,具有极其重大的开发价值。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四十里杨家沟镇杨家沟村。纪念馆由毛主席、周副主席旧居,十二月会议旧址,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等三大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0246平方米,建筑面积7242平方米,陈列面积300平方米。毛主席、周副主席旧居是该村留日学生马星民采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亲自设计监修的私宅。十二月会议旧址为马星民其父于晚清时期所建私宅。高级军事会议旧址系杨家沟马氏宗祠,建于清代。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以“亚洲部”为代号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四个月。在此期间,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西部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并从事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十一篇著作。该建筑采用中西结合手法,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设计奇特,风格独具,实为西北地区罕见的窑洞式建筑。它以其丰富的革命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位于米脂城内的盘龙山古建筑群是旧真武庙地,至今完整保存。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崇祯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已在西安建大顺朝的李自成率军返回故乡,暂住于此,因此又称其为“李自成行宫”。山下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吕祖祠、娘娘庙、石坊,山上有二天门、前楼,顶层中轴由前到后为玉皇阁、牌坊、启祥殿、兆庆宫,东西两侧分置钟鼓楼、前厢殿、后厢殿。总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是我县最引人的旅游景点。
     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姜氏宅院,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整个建筑占地40多亩,依山而建。姜氏宅园主人姜耀祖监修的这部集陕北窑洞和四合院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庄园,整个修建用了15到16年时间,于光绪12年竣工。该宅园由上、中、下三个院落组成。整个建筑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错落有致,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相互通联,是一所窑洞院落与北方四合院巧妙结合的黄土高原独特民居精品,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已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旅游资源作为我县众多资源中的一枝奇葩,资源组合配置好,开发条件优越,加快米脂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对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缩小我县县城经济发展差距的需要。中央明确提出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力度。而米脂作为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因势就利地发展旅游业,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二是调整我县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县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大力推动中西部旅游业发展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开发米脂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对调整我县产业结构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米脂是著名的陕北革命老区,但建国后几十年,国家在这里几乎没有投资过较大的建设项目,加上我县远离经济增长中心,致使它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仍未摆脱贫困。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变历史文物宝藏为现实的社会经济财富,对我县人民脱贫致富具有关键作用。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1、旅游景点得到较好的修复和保护。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被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旅游景点都得到了较好的维修。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于1976年复修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七间平房,1981年复修了中央后勤处东厢窑4孔,园月门、大门和围墙,重新揭瓦“新院沙檐”,1984年夯实“新院”大门外土高畔和院内围墙,这三次大型维修均在省文物局拨款和指导下进行的,于1971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12月恢复原貌开放展出。李自成行宫“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局部破坏。1978年,省文化厅拨款7万元复修,1983—1984年文化厅又拨款8万元在此建李自成纪念馆和文物成列室。1988年省外事办和旅游局拨款10万元,彩绘装饰。1989年局部维修。经努力,199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省旅游局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旅游景点之一。为纪念杜斌丞所建的图书馆原址在东街,随着藏书增加和读者的需求,旧址已显狭小陈旧。1983年,在南关投资46.58万元兴建新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分图书楼、纪念室、办公宿舍、大门围墙4个部分。主体建筑4层图书楼,由门厅、阅览室、书库构成,“杜斌丞纪念室”在楼南东侧。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此外,万佛洞石窟、文昌阁、李鼎铭纪念室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和保护。目前,我县已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
     2、文物的征集、管理、保存工作得到加强
    米脂文物、古迹较为丰富,有距今2.25—1.8亿年的生物化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和秦汉的陶器、石器、石刻,为数众多,琳琅满目。1958年、1981年、1987年在陕西省开展的三次文物普查活动中,共发现我县文物点154处,其中古遗址44处,古建筑56处,古墓葬13处,石窟5处,石刻24处,近现代史迹12处。目前共发现有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83件,三级文物63件,普通文物596件,未进行鉴定的文物有200多件。1982年7月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并确定盘龙山古建筑顶层作为文物保管处,文管所对收藏文物逐步分类、整理、鉴定、建卡,以4个展室和2处回廊陈列各类文物。1983年1月正式开放展出,接待四方来客参观,普及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存在问题:
    我县虽旅游资源丰富,历届政府也曾就旅游业的开发做过不少努力和探索,但同“西部大开发,旅游业先行”和我县旅游业开发的实际潜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甚至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体开发规划滞后,开发力度不大。
    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开发规划,缺乏政府的宏观决策,加之我县旅游业的开发又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隶属众多层次管理,各家均从自己的利益和各自的管辖范围考虑,缺乏统一协调性。如盘龙山建筑1927年被改为米中校舍,直到现在,娘娘庙、乐楼3处建筑仍由米脂中学占用,严重影响了盘龙山建筑群的完整性,群众反响很大。此外,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也不大。全县旅游景点只有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长期对外开放,其他景点都是尚未进行开发发利用的“地下”封闭资源,而收取门票费的仅有李自成行宫一处,开发程度很低。
    2、交通落后是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瓶颈”
    米脂目前只有210国道、佳米公路两条公路干线,新近开通县乡柏油路三条,但由于等级低,里程短,没有一条能深入旅游区的公路。今年虽新修了米杨公路,但距杨家沟革命纪念倌仍有好几公里的黄土路;而通往貂蝉洞的道路更是狭窄险峻,使众多游人可闻而不可及。此外,所有旅游景点都没有开辟专门的停车场。使游人进不来,停不下,看不上。
     3、投入不足是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我县财政连年赤字,累计欠发干部职工工资半年之多;由于财政极度困难,致使全县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城市建设、文教卫生、环境保护等与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由县财政安排建设的资金支持发展旅游业就更谈不到了。近年来,曾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一些省、市专项资金,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旅游业开发大量资金的投入。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李自成行宫因投入资金不足,技术、管理水平低下,开发规模小,效益差,而貂蝉洞、沙家店战役遗址等景点的开发仅仅是传说中经抽象思维的产物,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加之,由于财政困难,一些向外争取的资金县财政挪用、占用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到位,如杜斌丞图书馆向省上争取的10万元资金由县财政挪用,至今未能到位。
    4、不少文物被单位和个人占用,严重阻碍着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土地革命时期种种历史原因,许多文物被一些单位和个人占用,制约着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米脂中学占用李自成行宫的部分建筑的问题,1998年程安东省曾两次作了批示,省政府也做过专门的批示,要求归还,但一直没有解决。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的任弼时、张闻天旧居由居民占用,文物毁坏严重。由于附近居民倾倒垃圾,十二月会议旧址脑畔垃圾堆积如山,严重影响了洪水路的排水,危及到十二月会议旧址的安全。姜氏宅园的38孔窑洞也由4户居民分别占用,政府根本无法开发利用。
    5、部分文物毁坏严重,保护不合理。
    近年来,由于管理混乱,许多文物人为地毁坏严重。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的马氏宗祠(又叫扶风小学)是西北野战军高干前卫扩大会议旧址,1996年7月18日豫章小学建成、扶风小学搬出后,由杨家沟镇党委、政府接管,此时保 存完好,在仅仅的四年内,马氏宗祠遭到严重的破坏,变成一片狼籍,面目全非,让人痛心疾首,惨不忍睹,已造成不可逆转的、无法挽救的损失。此外姜氏宅院、李自成行宫等旅游点文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遗失和破坏。同时,对一些遗失了的文物不能及时找回,毁坏的不能很好地补修,该保藏的不能合理的保藏。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的“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只有两块,现完全暴露在室外,日久风残雨剥,必将遭到破坏。
    三、关于加快米脂旅游业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位策划家说过:“未来中国的竞争,是文化板块的竞争,谁能把握住每个板块后面的文化底蕴,谁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米脂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文化底蕴,推动改革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话题。经调查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将旅游业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地位来认识,置于彻底扭转我县困难的根本出路的战略上来,应响亮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优先发展旅游业。要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开发旅游业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通过宣传,争取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人各界都能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开发。同时,要走出去,全方位的向国内外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大产业需要大市场来支撑,米脂的旅游业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但是躺在现有旅游资源上等人家来是等不来的,要深入广泛地宣传自己,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让更多的人来到米脂来。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开发进度。据调查,我县开发沙家店战役遗址需520万元,开发貂蝉洞需488万元,开发姜氏宅园需312万元,此外还有诸多景点的开 发投资。如此巨额资金仅靠县财政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来参与支持,一是拓宽对外融资渠道,争取国家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迅速形成新的产业生长点,特别是加快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加快公路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在米脂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米脂——石沟、高梁——沙家店等县乡柏油路贯通。二是县财政要将开发旅游业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大项目资金的兑现力度。三是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捐资、融资、股份制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业开发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树立花大钱开发大市场,花少钱多办事,花了钱一定要办成事的指导思想,以保证专款专用和开发效果。
    3、采取得力措施,形成环线旅游。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是以米脂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线路,这一现状不利于延长旅客在米脂的停留时间,也不利于增加旅游业的收入。为此建议采取得力措施,制定详细规划,用6—10年时间形成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李鼎铭纪念室——红花岭生态环境旅游区——姜氏宅园——万佛洞石窟——沙家店战役遗址——貂蝉洞——县城杜斌丞图书馆、文昌阁等这 一环线。
    4、收归旅游景点的所有权。没有产权,开发旅游业就无从谈起。米脂中学占用李自成行宫的建筑应寻找依据,争取上级领导协调解决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姜氏宅园要在开发之前尽快买到窑房的产权,收归国有,以减少收归的难度。
    5、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区质量。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应多向旅游区倾斜,绿化旅游区院内、道路旁、邻近山丘,改善生态旅游环境。同时要铲除杂草,清理垃圾,提高旅游区的质量。
    6、保护复修文物,加强打击毁坏文物行为力度。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姜氏宅园许多文物被偷盗、毁坏,建议文化局、公安局、乡党委责成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陕西省文物管理条例》坚决严厉打击偷盗、毁坏文物的犯罪行为,严惩不法分子,对因管理原因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也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最大限度地找回遗失的重要文物,要及时复制和维修。
    7、加强旅游组织机构建设。县上要研究成立旅游局,同县文化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政治思想高、业务素质好、热衷旅游事业且有远见卓识的一名副局长担任旅游局长,正科级建制,专门负责全县的旅游事业。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提高讲解员的素质,经培训,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尽快配齐各旅游景点的讲解员,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需要,使新世纪我县的旅游业大展鸿图,蒸蒸日上。

                                                  二○○○年十月十日

 


关于我县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情况的视察报告
米脂县政协联合调查组

 

 

    为了促进我县农业“四个一”工程进一步开展,保障我县退耕还林(草)工作顺利推进,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7月17日和18日,县政协财经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省黄研所、县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委员和负责同志,由县政协主席张海水、副主席郭成俊、赵建华带队,并邀请了县政府副县长马生光、县长助理李子俊先后深入到高渠、印斗、李站、石沟四个乡镇8个行政村,采取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的方法,对我县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总结了我县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的成就和不足,对今后进一步实施好这一强县富民工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个一”工程进展现状
    多年来,群众“靠山吃山”的单一生产模式及掠夺式开发经营,导致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借助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草)项目在我县实施的良好机遇,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审时度势,2000年作出了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的决定(即人均一亩经济林,人均一亩草,人均一只羊,人均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林牧综合开发的路子。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重点项目配套实施等措施,我县的植树、种草、养羊、造田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县封山育林5000亩,森林管护13万亩,荒山荒坡造林18万亩,退耕还林19.7万亩,其中载植经济林7万亩;种草累计保留22万亩;羊子存栏12.07万只;现有高标准基本农田7.9万亩。全县以20.9万农业人口计算,人均经济林0.34亩,羊0.58只,草1.05亩,高标准基本农田0.38亩。这与四个乡镇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经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县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是退耕还林(草)工作的保障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利民工程,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已日益明确,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改变。“四个一”工程的任务指标中,人均一亩经济林、一只羊、一亩草经过努力近几年完全可以实现,目前人均一亩高标准农田欠帐太大,标准也不高,且打坝淤地见效慢,新增潜力不大,仍需要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
    二、存在问题
    我县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要实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还存在很大差距。委员们认为,难在上上下下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软在各级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弱在各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困在各种实用技术的科学应用上。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四个一”工程没有让农民得到实惠之前,一些基层领导和干部疲于说服、引导、服务,工作有畏难情绪和敷衍应付思想,不能持之以恒地把为民服务思想转变成实际行动。农民群众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上有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和无钱调几种误区。即抱残守缺的小农思想顽固不化而不想调;怕市场风险,怕走种什么扔什么,载什么刨什么的老路而不敢调;不懂生产、经营等新技术而不会调;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无钱调。上下同是一条心,上下同使一股劲的发展格局还不成熟。
    2、政府行为有过急、过重倾向。当前,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正在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服务型机关,塑造服务型干部,农民群众理所当然应该是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始终着眼于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可退耕还林和“四个一”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一定的进度,出现有调运苗木把关不严、调种羊品种不纯,强行退耕、养殖、建羊舍,林草比例不谐调等现象,浪费人力、财力、物力,挫败 农民积极性。
    3、市场意识差。首先是发展具有盲目性。树、草、羊的品种选择上不平衡。果树集中在苹果、枣、杏、梨四大种类,小尾寒羊数占羊子总数的60%,草绝大部分是紫花苜蓿,缺少市场调查,科学论证不够充分,市场前景难以预测。其次,以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突出。即使形成规模生产,但缺乏相应的合作组织,还是农民个人应对市场,难以获取市场信息和适应大市场的需求。第三,引种、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的产供销加贮一体化经营没有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配套,规模发展缺乏后劲。
    4、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县乡专业人员少。我县科技进步缓慢,专业科技人员缺乏,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乡镇农技站技术力量极度薄弱,有的确根本没有从事专业的农技人员,县上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不够,使科技体系成了“空中楼阁”,导致农民的农业生产科技信息量低,新品种推广慢,新技术运用少,严重影响到“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如畜牧系统,每个乡镇兽医站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很难适应我县退耕还草,舍饲养羊,发展人均一只优良品种羊的需要。二是新品种引进时,部分品种不纯、质量不高。三是苗木成活率偏低。今年由于后期干旱,造林成活率仅为60%左右,草的成活率仅为40%左右。四是小尾寒羊退化严重。如李站乡薛坪村由于羊子品种混杂,使小尾寒羊退化严重。五是政府行为和群众认识有差距。如李站乡群众对政府准备扶贫调拨的白绒山羊有抵触情绪,认为目前经济效益比不上小尾寒羊,不如饲养小尾寒羊合算。六是新技术难以推广。如饲料的氨化青贮技术群众一时难以掌握。
    三、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经过委员们仔细分析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搞好“四个一”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林业方面:
    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乃至地区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生态恶化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生态恶化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森林问题,因此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抓住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1、要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或者说解决好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问题。县上要在保证生态建设作主导和控制,兼顾农民眼前利益,坚决按政策规定发展经济林。2、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乡镇没有专门的封山禁牧队,因而要利用行政措施或激励措施,使乡镇成为退耕还林责权人,并建立案件举报制度,或者项目区成立乡村监督机构,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查的三级监管网络。3、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建议各乡镇成立林业工作站,扩大服务体系,保证集中治理,治理一片成一片,坚决抛弃搞形象工程和数字游戏的做法。4、粮款兑现要足额、及时,并且保证粮食质量。群众反映粮款兑现迟,且粮食质量差,尤其是小麦霉烂、变质现象严重。建议县上采用借取或以25%的比例分阶段提前兑现,且保证兑现合格优质的粮食。5、做好长远规划和整体规划。要保证在五年或八年后国家粮款补助停止后,巩固造林成果有效办法。6、业务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退耕还林项目专项经费,要全额拨付,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这项工作经费难以自给,建议县级政府应将退耕还林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
    “四个一”工程是我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人均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农民的“口粮田”和“保命田”,且淤泥地坝建设耗资大、时间长,县上必须高度重视,作为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抓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调整以打坝为主为护坝为主的工作思路。目前,我县有近1600座坝,将近一半的坝需加固和维修,新建坝淤地时间长,见效慢,因此应以补修坝地为主,新修坝为辅,集中人、财、物进行坝系维修和加固,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原有的治理成果,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退耕还林(草)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充分挖掘我县淤地坝开发潜力。据委员们分析,我县的淤地坝开发潜力不是很大,今后可开发或新建设的淤地坝约500多座,以每坝30亩计算,仅能增加1万至2万亩,加之,我县自然条件恶劣,台地、堰窝地面积少,且没有科技措施配套,追求粮食高产、优质十分困难。因而,我们应有选择地投入,充分发挥淤地坝、堰窝台地建设的潜力。在具体实施中应引入市场机制开发坝地,鼓励和吸引个体工商户、企业、农民参股开发,千方百计加强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此外,针对坝地各种林木杂生形成林、地矛盾问题,委员们建议,对现有坝系改造和新建中发现的树木产权纠纷问题,县上应变通地制定出统一规定,以保护坝地为主,对那些坝地零星生长的树木该砍伐的坚决砍伐,放权乡镇灵活执行。
    畜牧业方面:
    发展畜牧养殖是我县农民解决有钱花、有饭吃的主要措施,我们必须解决好养殖中存在的困难,引导、鼓励、扶持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防止小尾寒羊继续退化。以畜牧局牵头、乡村配合,按照就近原则,采取调换、淘汰劣质公羊等措施,进一步提纯复壮,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小尾寒羊品种改良。二是品种应多样化。从长远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畜牧业中存在的品种单一、品种退化、管理粗放、销售方式单一等不良因素就会在市场中体现出来,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的积极性。我们必须以品种多样化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和降低市场风险,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和适应大市场的畜牧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民自发地调整养殖结构,发展多样化养殖。如李站乡现养牛1800头,布尔山羊的养殖已初见雏形。所以政府应发挥现有畜牧部门和其相关部门的作用,建立养殖业试验基地或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试验和示范。
    草业发展方面:
    主要解决好草的阶段性过剩问题。现在拥有草量已经超过牲畜的需求量,如李站乡现在第一茬紫花苜蓿随处可见,又没有氨化青贮、形成草产品、干贮保鲜技术和必要的生产设备,加工和贮藏工作跟不上,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建议尽快培植后续产业,至少应建立一个稳定、高产、优质的饲草生产基地。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良草种,解决草种单一、营养搭配不当的问题。当前,正值夏末秋初农闲季节,县、乡畜牧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组织群众培训饲草的氨化青贮、加工制干等技术,以解决现在草过剩、冬后没饲草的问题,真正服务群众,为我县农业“四个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农民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米脂县政协联合调查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实了解我县农民生活情况,4月10日至15日县政协组织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畜牧局等部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业务骨干一行20人,由政协主席张海水、副主席赵建华带队,先后深入沙家店、高渠、桃镇、石沟、银州镇5个乡镇、10个行政村、100个农户,通过细观详问,听取汇报,真实地掌握了农 村、农民、农业的有关情况,经座谈讨论研究,委员们肯定了我县农村工作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振兴米脂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民生活现状
    调查组深入到五乡十村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逐户填写了《2003年农民粮食、收入情况调查表》,对农民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沙店镇刘家沟村,总人口452人,劳动力180人,外出打工50人,占劳动力27.8%。十户村民38人,农业总收入26870元,畜牧业收入9441元,外出打工 收入13500元,其它收入7790元,总收入57601元,支出12414元,纯收入45187元,人均收入1189元。郝家坪村,总人口518人,劳动力220人,外出打工80人,占总劳动力36.4%。十户村民41人,农业收入21683元,退耕还林兑现2054.7元,畜牧收入6230元,外出打工收入19500元,其它收入16660元,总收入66117元,支出7610元,纯收入58517元,人均纯收入1427.2元。
    桃镇镇前王坪村,总人口641人,劳动力250人,外出找工280人,占总劳动力32%。十户村民49人,农业收入19352元,经济林收入100元,畜牧业收入2000元,外出打工收入25900元,其它收入600元,总收入47952元,支出7334.1元,纯收入40617.9,人均纯收入828.9元。后王坪村,总人口317人,劳动力150人,外出打工80人,占总劳动力53.3%。十户村民42人,农业收入32667元,退耕还林兑现3549元,畜牧业收入8650元,外出打工收入20000元,其他收入900元,总收入78950元,支出13190元,纯收入52570元,人均纯收入1251.8元。
    石沟镇柳家洼村,总人口606人,劳动力390人,外出打工130人,占总劳动力33.3%。十户村民46人,农业收入8985元,经济林收入600元,退耕还林兑现5010元,畜牧业收入8930元,外出打工收入20100元,其它收入1300元,总收入44325元,支出14784元,纯收入29541元,人均纯收入642.2元。杜家沟村,总人口242人,劳动力67人,外出打工24人,占总劳动力35.8%。十户村民46人,农业收入15565元,畜牧业收入25420元,外出打工收入26940元,其它收入800元,总收入68725元,支出1553元,纯收入53194元,人均纯收入1156.4元。
     高渠乡冯渠村,总人口602人,劳动力242人,外出打工81人,占总劳动力33.5%.十户村民43人,农业收入29457元,退 耕还林兑现4911元,畜牧业收入10080元,外出打工收入12300元,其它收入8500元,总收入65247.8元,支出19050元,纯收入46197.8元,人均收入1074.4元。姬寨,总人口436人,劳动力276人,外出打工130人,总劳动力47.1%。十户村民52人,农业收入22661元。经济林收入820元,外出打工收入3600元,其它收入900元,总收入27260.9元,支出13023元,纯收入14237.9元,人均纯收入273.8元。
    银州镇镇子湾村,总人口1736人,劳动力765人,外出打工210人,占总劳动力27.5%。十户村民48人,农业收入18700.5元,退耕还林兑现3665元,畜牧业收入300元,外出打工收入45000元,其它收入1720元,总收入69385.3元,支出8144无,纯收人61241.3元,人均纯收入1275.9元。何石磕村,总人口456人,劳动力270人,外出打工130人,占总劳动力48.1%。十户村民46人,农业收入21287元,退耕不定期林兑现4860元畜牧业收入9730元,外出打工收处20600元,其它收入1410元,总收入44387.04元,支出1500.84元,纯收入42886.2元,人均纯 收入932.3元。
     根据调查抽样的10个村纯收入人均计算,我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1044.8元左右(调查中支出只计生产性支出),其中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农业收入占38%,退耕还林兑现占4.5%,畜牧业收入占14%,外出打工占36.3%,其它收入占7.2%。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条 件得到改善,农民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但农民增收仍然缓慢,其增收的亮点是劳务输出和发展养殖业,发展非农业经济。
    二、我县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势头
    近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主要表现在:
    (一)“龙头”产业初步形成。
     我县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靠种地只能解决农民的糊口问题,经济收入很难增加,虽然实施“四个一”工程建设,但由于连年旱灾、羊价下降、经济林处于成长阶段,致使农民收入仍未能走出低谷。鉴此,各乡镇根据地 理、交通、生产现状,确定特定的龙头产业,拉动本乡(镇)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如沙家店镇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农户搞养鸡业,效益较好,并开辟了稳定的销售市场。镇党委、政府,根据其优势,以此作为“龙头”产业,重点鼓励和引导,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现在全镇300只以上的养鸡户有44户,新上40多户,每年总养10万只鸡。今年计划以郡家沟村常浩毕养鸡场为总公司,将全镇养鸡户联营起来,统一供料,统一卖蛋,保证了饲料供应,稳定了销售市场,稳定了养鸡户的人心。银州镇根据地理优势,以建筑材料加工业为龙头,在班家沟、官庄、三里路、张坪、镇子湾、北门川建立大型的机砖厂、楼板厂,解决了郊区农民打工难的问题。石沟镇历来重视水果产业的发展,不少村形成花果山、米粮坡之势,群众对果业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其大扁杏、传统小果、新品种苹果、梨子市场供不应求。镇领导以柳家洼为中心,成立果品协会,形成规模,稳步发展。高渠乡在高西沟成立肉牛养殖中心与全乡养牛户联合,形成公司,统销统购。桃镇牛沟村养猪业发展富有物色,成为全镇养殖典范,不少村户正在准备扩大养殖规模,龙头之势初步形成。
    (二)整半劳力出工,形成三三制模式。
    我县除无定河两岸以外,大部分群众生活在山区,即使是满年辛勤劳作,也难以保证丰收。如逢旱灾、涝灾、雹灾等自然灾害,就成为灾年,口粮也成了问题。正如群众所说的:“地贫石头多,吃饭靠老天。”加之我县地少人多,如果仅靠种粮收入,连生计也难以维持。这就导致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务工赚钱谋生计的道路。大部分村子有三分之一的劳力完全外出打工;三分之一的劳力离土不离乡,即白天在本村周围打工,晚上回家居住,照顾老人、孩子,农忙时回家耕种;三分之的劳力种植、养殖相结合,这部分人一边种植责任田、一边搞养殖,兼顾作业。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分配三三制模式,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三位一体”工程逐渐推广,收到了减支增效的效果。
    “三位一体”工程(即厕所、畜圈、沼气池连为一体),在高渠乡、石沟镇实施数量较多。石沟镇柳家洼村,共136户人家,有沼气池80眼(户),占全村的60%。高渠乡冯渠村,除孤寡老人户和全家外出户外,全部安装沼气池。这些人家,基本上解决了多半年的做饭用炭、夜间照明问题,又使肥料优质化。不仅节约了炭钱、电费、化肥钱,而且使庄稼增收、林木繁茂,达到了减支增效的目的。
    (四)基础设施建设颇有成效,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各乡镇在道路开拓建设上,加大了力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道路的开通、拓宽对农产品的出售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农产品出售运输难的问题,有的过远路商客甚至上门收购,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也有利农产品的输出。电视、电话进入农家户,农民天天能看到新闻,能迅速掌握政策、市场信息。为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开辟了广阔的信息源,也使一部分青年农民,走出土地,走上农产品贩运的行列。
    (五)“四个一”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为将来农业增收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县实施的“四个一”工程建设是退耕还林(草)工作的保障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工程,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利民工程。“四个一”工程任务、指标中,人均一亩草、一只羊已基本实现,人均一亩经济林、一亩优质农田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达标后,将为农业生产增添强大后劲,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经调查研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劳动技能差。
     其一,大部分农民使用传统落后的耕种方法,虽然政府在这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引导,推广先进科学的种植方法,但收效甚微。如地膜种植,94%的农户投资为0.6%的农户平均投资13.5元。其二,在农作物的种类选择上,往往是盲目地“随大流”,别人种什么我种什么,根本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调整种植结构。在籽种选用上,不能及时引进新 优品种,导致产量低、收益差。其三,对 作物的种植、管理,不讲究科学性,只使用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方法。其四,外出打工的农民,有劳动技能(手艺)者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干苦力活,当小工,工资极低,每天收入只是匠工的1/3,成为最低层的打工者。
    (二)以水利为主的农业产基础设施差,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调查组所到乡(镇)、村,水利设施几乎都残缺不全,有的村甚至没有任何水利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大大降低农民抵御旱灾的能力,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各乡镇村,农产品加工业都相对滞后,不能给农产品销售提供可靠的信息,更不能给农产品销售开拓广阔的市场,使农民只能生产什么,卖什么,,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增收很难。
    (三)农民致富缺乏资金,小额信贷解决不 了根本问题。
发家致富是群众的共同愿望。不少思想开阔的农民,认识到搞二、三产业做生意比种粮效益好,容易赚钱。可是手中无钱,靠银 行贷款,又无信用,小额信贷期限短,即使投入担保贷出1000元,扣除利息后,只剩八、九百元,有的甚至投入不到生产,就花光了钱。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很难走一致富之路。
    (四)缺乏农业技术指导人员,产业结构不能合理调整。
     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可是各乡镇、村极为缺乏农、林、牧专业技术人员,而多数村村 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守旧,不能对村民种植、养殖起到引导作用。对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种植、养殖、管理无人指导,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使农民收入增加。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制约农民增收因素,经过委员们仔细分析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要提高农民生活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群众自身素质。由乡(镇)政府牵头,各村开展培训班,强化学习,扩大视野,解决思想,促进发展。一是让村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贸知识,以及中央、地方的有关文件和《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二是给农民传授科学种植、养殖、加工等管理实用技术。三是鼓励农民打破传统观念,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他们走出土地,走出家园,闯出一条致富路子。四是通过书、报、媒体,让农民及时掌握农产品供销信息及各种信息,增加致富渠道。
    (二)创办农产品加工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政府应该根据各乡镇地理、产品特点,适当地引导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并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
    (三)转变政府职能,科技下乡服务。县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对乡镇非农业专业的干部,进行农、林、畜专业技术培训,然后让他们深入农村,指导农民生产经营。为农民提供可靠的科技咨询保证。
    (四)提高群众的素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借着米脂婆姨家政服务这块牌子,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鼓励青年男女学习专业知识,以转移和培训劳动力为切入点,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引导农民劳务输出,提高劳动力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大力推广沼气池的建设使用,在减支增效的同时,相对提高农民收入。
    (六)竭力扶持发展龙头产业,扩大市场领域,降低生产风险,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七)创新激励机制,选好人、致富难人担任村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八)政府引导,调整产业地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规模,走“一村一业一品”的路子,多搞重点村扶贫项目模式,扶一村富一村。
    (九)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米脂防寒服现状堪忧
米脂县政协联合调查组

 


    一、现状
    米脂防寒服是指以羊毛为主要原料,经过除臭、脱脂后生产的系列产品,它源于横山“四九”防寒服。90年代初以生产防寒服大衣为主,90年代后期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以防寒裤为主其它产品为辅的产品结构。米脂防寒服经过10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据2001年统计,至2000年,全县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骨干厂家近6户,百万元以上的厂家近30户,百万元以下的小厂200多户,另有城乡服装加工户2000多户,基本形成了“城乡联动、规模发展”的局面。全县从事服装生产的人员近3万,几乎占全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产值最高一年达3亿元,全县人均1000多元。创利税6000万元,人均300元,防寒服成为全县城乡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已经成为米脂县的支柱产业,成为米脂县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市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实现了一业带百业,极大地拉动了社会消费。另外,对安度连续五年灾荒,保持全县社会大局稳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米脂防寒服生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问题。
    究其原因,米脂防寒服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主观上有人为的因素,但根本上是客观方面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是前进中的阵痛。也就是说,米脂防寒服已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
    主观上是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管理上存在问题。米脂服装厂全部是民营企业,一是政府对整个服装产业的宏观指导,规范管理,对引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指导不够。二是有关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熟视无睹,打击不力,对恶性竞争未进行有效的干预,对原毛市场、毛片市场、面料辅料市场、生产过程都未进行有效的监督,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泛滥成灾。三是各职能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只顾税费收取,不提供有效的服务,做出成绩争着揽,看到问题绕道走,企业一切问题全靠自己解决,处于无人帮助,无人扶持的境地。更有甚者,一些职能部门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吃拿卡要,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税赋不均、事情难办等问题。
    客观上是米脂防寒服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从产生上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差。米脂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是由家庭创办或家族联办的,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小裁缝户或农民、市民发展起来的。这些原属弱势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低,现代企业知识贫乏,质量信誉观念淡薄。他们较能适应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营粗放、产品质量较差、消费需求较低、市场营销较乱的那一种局面,但不能适应目前日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我们的许多厂家缺乏长远目标,没有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生产经营完全随大流,跟着感觉走,“吃一嘴,算一嘴”的思想普遍存在。这种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思想和短期行为是导致目前我县服装业面临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也是今后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从生产看,企业不正规,产品缺陷多。米脂防寒服生产已有十年历史,但直至现在绝大多数厂家仍停留在低水平、作坊式的生产上。许多厂家生产随大流,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连商标都未注册。不少厂家旺销时,到处收购劣质货转手倒卖赚钱,自己砸自己的牌子。产品设计落后、款式陈旧,缺乏时代感。款式品种多数是模仿产品,有的产品甚至是十年一贯制。产品数量大,但都是低档货,缺少中高档产品更无名牌,不能满足中高档收入阶层的需要,更无名牌产品吸引消费者。由于产品款式陈旧,做工粗劣,加之品种不全,规格太少,无法在大中型商场销售,只能在地摊和展销会上叫卖。三是从销售上看,违反市场原则搞倾销,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值得注意的是,毗邻地区假冒伪劣产品对米脂服装业的冲击和危害不可忽视。米脂防寒服生产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竞相效仿,生产同类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处发展带动周边,相互竞争,共创名优形成一个地区的产业优势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周边地区部分厂家在效仿米脂产品的过程中却走上了不正当的途径。事实上,米脂厂家开初都比较重视质量。后来,有的由于抵制不了周边地区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有的经不起这些厂家短期内获取利润的诱惑逐渐加入到不正当竞争的行列。周边地区的这些厂家没有经过艰辛的创业历程,没有承担初期经营的风险,他们一开始便利用米脂服装闯下牌子和市场,不但坐享其成还要搞掠夺经营。这些厂家有三大特点:第一,其办厂的目的就是搞投机,就是利用米脂防寒闯出的品牌在市场大捞一把,发不义之财。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顾质量,里料、面料、絮片、辅料,什么便宜用什么,甚至为降低成本专门搜寻真伪难辨的假原料,有的东西明知对人体有害,只要价低就敢使用。他们根本不管产品有害无害,能穿不能穿,只要能蒙了消费者就行。第三,在销售环节上兴风作浪,祸害市场,由于其产品质量低劣无法建立销售网络,也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便专搞“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待到消费者发展觉上当,早已溜之大吉。这些劣质品在市场上与米脂服装相遇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局面。由于这些产品成本特别低廉,消费者又真假难分,打起价格战来,正规产品反遭厄运。而且它们像影子和幽灵一样,正规产品走到那里,就跟到那里,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由于劣质产品的冲击,许多厂家被逼无奈或受其影响也转而加入到不正当竞争的行列,最终导致形成全面的恶性竞争。另外,近两年,气候变暖也是影响防寒服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把防寒服的问题作为当前全县人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塑造党和政府的新形象。
    1、全面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如何尽快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根本性转变,是我县防寒服厂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是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出名牌,打进大中型商场的根本保证,也是服装业进一步发展,甚至在几年后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条件。首先,大中型企业的决策人员要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以全新的观念,超前的意识,认识到米脂防寒服已到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应抓住机遇、敢冒风险、果断决策向现代企业转变,变“地主”生产为“资本家”经营。其次,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应集中全力在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名优产品上下功夫,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促使企业走向正规化。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销售队伍。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 的人才去推销。面对新的销售领域和销售方式,急需培训和整顿原有销售队伍。做各种宣传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引导消费者、与各地商场和经销商洽谈业务、签订合同,准确反馈市场信息,都需要一批精明干练、通晓市场运作,应变能力强,预测水平高的销售人员。第四,为尽快实现向现代企业转变,要引进高级生产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应真正认识到,在企业的各项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有志于向现代企业迈进的厂家应广揽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迅速崛起来,才会有发展后劲。第五,厂家还应逐步改变目前家族经营,人力有限,人才匮乏的局面,变家族经营现代企业经营,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变普通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提升企业档次。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应拿出适当股份配给各类人才和业务骨干,使企业具有更大的活力、创造力、凝聚力。
    2、抓质量、创名牌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米脂防寒服产业生存发展和升级换代的先决条件。在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米脂防寒服要站稳脚跟,有一席之地,并有所发展,必须狠抓产品质量,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在上档次、上水平上狠下功夫。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把好“四关”:一是原料关,二是梳毛关,三是出厂关,四是发证关。其中,原料关和梳毛关是源头,抓质量首先以此为切入点,从此下手;出厂关和发证关是保证。建议搞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彻底摸清全县的防寒服产业底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排队,对具备生产能力的,发给生产许可证。在这方面,可借鉴温州的经验。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本着“扶持大户、规范小户、打击黑户”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引导管理,为防寒服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防寒服企业主,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思想,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搞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创出自己的品牌,培植名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3、优化环境
   要努力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改进和规范行为,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指导、搞好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上来,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努力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必要干扰,各职能部门要不断简化办事手续,竭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认真解决条块、部门分割问题的前提下,以内部开放推进对外开放,大力推行一厅一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国家和省、市明令禁止和未经批准的收费项目,必须坚决取缔,彻底制止对企业的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严厉查处对投资者敲诈勒索的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要搞好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还要根据存在问题,政府拟在网上发布防寒生产营销有关信息,全面宣传米脂防寒服,承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招引外地客商参与产品销售环节,以缓解产品滞销的疲软局面。各企业更应加大自身宣传力度,搞活市场,给防寒服找一条生路。另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制定的一系列吸引外来投资政策规定,创造良好环境,筑巢引凤,放水养鱼。这方面,县上已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不能有效落实。现在到了下硬茬、出真招,抓落实、抓兑现的时机了。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大开绿灯,为防寒服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服务环境,从各方面为防寒服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4、抵制周边地区假冒伪劣产品的干扰
    在我县全面整顿生产秩序和清除“垃圾产品”的同时,对来自周边地区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应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抵制。一要通过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打假。米脂在全县开展打假已成必然,但对周边地区却鞭长莫及。需政府出面,经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形成全市打假的局面。只有这样我市防寒服才能健康发展。二要与周边地区正规厂家加强横向联系,达成协议,共同抵制伪劣产品。周边地区正规厂家也是劣质产品的受害者。全国各地羽绒服有众多厂家,都能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羊毛防寒服都属我市自己的产品,发展空间和市场极大,协调发展,难度不大。应该明确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才是共同的敌人。全市厂家应形成共识,在各自地方采取措施,铲除伪劣产品。三是拉开档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假的就是假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我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就必然与周边地区劣质产品拉开明显档次,消费者就便于识别。要积极推广一些厂家订购里料时,印上自己的商标和企业名称做法,这样既可防止别人仿冒,又能创自己的牌子。一些中小型厂家在全面提高质量、精工细做的基础上,也应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特有的印记,推销产品时给消费者作出公开承诺,这样就可以与劣质品明显区别开来。四是拓展销售市场,建立销售网络,稳定消费群体。产品质量好就会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几年下来,就能扎下根,卖出品牌和名声。而劣质产品,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长期立足,只能是“游击队”、“流窜犯”,卖了就走,无法久留,最终变成过街老鼠。
    5、组建集团公司,走向国际市场
    全县防寒服企业就可以组建集团公司,由数家大厂分占有关国际市场。而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和服装加工户就可以从大厂接受定单,搞来料加工,生产名牌和出口产品,米脂防寒服才真正走向顶峰,以崭新的现代企业的风貌展现有世人面前。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迈出眼前这一关键的一步,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相信这个梦一定能够实现。


                                                二○○四年五月十四日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