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如一股浩荡的春风,吹醒了米脂这片古老的土地。今年以来,米脂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和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带动下,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团结一致,抢抓机遇,使这座1212平方公里的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省级媒体记者多次采访米脂后深有感触地说:“米脂的三多三少给人印象很深:一是有档次的宾馆多了,对外开放程度高了;二是高档轿车多了,外来投资的客商多了;三是名牌专卖店多了,老百姓生活质量高了;与此同时,‘半拉子’工程少了,基础建设的春天来了;街头闲转的少了,群众就业程度高了;机关蹲办公室的少了,干部作风变了”。
米脂真的变了!街道变宽了,现代气息变浓了,发展经济的氛围变好了!
米脂变了!最可喜的变化是人们观念深处发生的那种革命性的变化。往日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小农经济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化之而起的是想大的、干大的雄心壮志。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面前,23万米脂人思发展、谋发展,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大发展之歌。投资13.5亿元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的开工,如一声春雷打破了多年的沉寂,擂响了资源开发的战鼓,使米脂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米脂变了,变得热气腾腾,变得人气旺盛,到处在建设,到处在开发,今天这里举行开工典礼,明天那里鸣放竣工礼炮。
米脂人清楚,米脂近年来发生的这么多喜人变化来自于领导层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不渝的坚持,来自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大思路的准确把握,来自于决策者对米脂未来发展高屋建瓴的运筹。
决策者们清楚,米脂要大发展,势必会遇到资金、项目、人才等一系列问题,而第一个要清除的,则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长期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则安的观念不突破,落后、保守的思想不解放,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要改变这些,首先必须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于是一批一批的人出去了,到河北、山东、江苏,到市内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去感受、去学习。沿海地区及兄弟县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大家再也坐不住了,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把米脂建成榆林南部经济强县的口号。从此,加快发展被真正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看到差距的米脂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发展愿望,一变过去的“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于是,等客上门、坐失良机变为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叩门招商。
观念一变天地宽。投资13.5亿元的10万吨氯碱项目经过榆林许多地方的激烈竞争终于决定落户米脂。氯碱项目在米脂安营扎寨,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2002年,时任县长的张雁冰紧紧抓住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对口包扶米脂的机遇,上北京、下西安,上下求索;左投亲,右找友,左右寻援。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深深感动了投资公司董事长冯煦初,氯碱项目终于花落米脂。
客商来了,如何留住他们,让他们在米脂投资得放心并有利可图?米脂县委、县政府从2002年起相继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整顿机关作风等一系列活动,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办法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热情的支持和诚恳的帮助,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也加快了项目的进展。
思想的大解放,形成了发展的大思路;发展的大思路,又带出了建设的大举措;建设的大举措,引来了形象的大改观。近两年是米脂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水平最高,面貌变化最大,群众最满意的时期。米脂的决策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广征博纳,确立“以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整合资源,坚持“河东河西一个城”的长远发展理念,打造榆林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和辐射区,着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品味。初步形成了县城“一轴”、“两区”、“一廊”、“一圈”的城市新框架,即建设以无定河为城市发展轴,河东河西两个城市发展区,无定河西岸的绿色走廊,城区、周围山体的生态绿化圈。
进入2008年,米脂的建设热潮仍然一浪高过一浪。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全年计划列入在建和新开工的项目63个,年度计划投资4.48亿元。投资1500万元的县城防洪排水工程、投资2500万元的滨河公园二期扩建工程以及投资500万元旧体育场开发建设工程全部开工,进展顺利。天然气输配工程实现通气点火……
米脂变了,实实在在地变了。现在的米脂,街道宽、楼房高、绿地多。清晨,滨河公园、新体育场上,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舒展身体;夜晚,霓虹灯闪烁的治黄东路、西路,男女老少扭着秧歌跳着健身舞,实实在在感受着生活的变化,也享受着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