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工作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入手,进一步加大了对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维修启动了桃镇、杨家沟、沙店、高渠等8个乡镇卫生院,投资800万元建成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疾控中心综合楼。目前,全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7个,专业技术人员407人,病床396张,合格村卫生室102个,各大医院积极添置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诊疗水平。防疫妇保大幅提高,结核病控制覆盖率为100%,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共有166525名农民自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2%,其中“五保户、低保户、残疾贫困人口、计生独生子女领证户、双女结扎户”人口由县民政和计生局代缴。同时,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初步建起了全方位医疗预防保健网,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有序的竞争机制,大大解决了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社会保障事业成效显著,县上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乡低保工作以“三无户”、“五保户”、“特困户”生活为重点,加大了救济扶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据统计,全县已纳入农村低保的有10877户、12137人,纳入城市低保对象2975户、6980人,“五保户”增加到572户、577人,并为38名残疾儿童免费做手术。“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1500元/年,供养标准翻了4倍。同时,启动了城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并在桃镇、银州镇、印斗、杨家沟乡镇建立四所敬老院,将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建立了干部包扶特困户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廉租住房补贴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完善了特困大学生升学扶助基金机制,积极开展优抚对象“解三难”活动和退伍军人的接收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