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到2027年将超过3亿,到2050年,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过去的养儿防老,到时候怕子欲养而力不从。养老问题严重妨碍到子女的生活、工作,也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米脂县辖区内的现有养老院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调查。现就社会养老的现状、困境及今后发展方向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现状
米脂县现有四所敬老院:一个中心敬老院、两个区域敬老院为政府公办,另外一个夕阳红敬老院为民办。
米脂县中心敬老院:位于银州镇姬家峁村,火车站南侧,占地面积17.6亩,建筑面积7069平方米。院内共设供养房115间、床位345张,每间建筑面积36平方米,可入住3人,独立卫生间、单人淋浴等生活必备设施齐全。厨房、餐厅建设面积358平方米,可容纳260人同时就餐,做饭、供暖等全部使用天然气设备,既环保又卫生,医务室3间、活动室2间,绿化区域有花园、健身器材、凉亭、石凳等可供老人健身和休闲。采取五保供养和社会福利相结合的方式。
桃镇后王坪村区域敬老院:位于城东20公里处,占地面积4亩,窑洞19孔、床位40张,平房12间,每间19平方米,灶房1间、餐厅2间,可容纳40人同时就餐,洗浴室1间,供四人同时沐浴,卫生室2间、娱乐活动室2间,有菜地花园。
印斗常石畔区域敬老院:位于城东40公里处,占地面积6亩,窑洞24孔、30张床、平房8间,每间19平方米,其中灶房2间、餐厅2间、洗浴室1间、卫生室1间,有菜地花园。
夕阳红敬老院:位于米脂县银州镇老树沟村,是一所民办老年服务中心。该中心地处县城紧靠210国道,占地2.2亩,现有四孔石窑洞和一栋两层的瓷砖小楼,室内有电话、电视、供暖、水电等设施,院内有洗澡间、娱乐室、理疗等活动场所,可同时入住60多位老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闲置、入住率低
米脂县养老院入住情况表
敬老院 |
中心(姬家峁) |
后王坪村 |
常石畔村 |
夕阳红 |
合计 |
提供床位 |
345 |
40 |
30 |
60 |
475 |
入住床位 |
75 |
22 |
16 |
10 |
123 |
床位使用率% |
22 |
55 |
53 |
17 |
25 |
现有工作人员 |
14 |
5 |
3 |
5 |
|
其中护工 |
6 |
1 |
0 |
1 |
|
由上表可知,两个区域敬老院床位使用率过半,而中心敬老院和夕阳红敬老院床位使用率只有五分之一。三个公办敬老院入住五保对象总计113人,而全县有孤老五保对象680人,入住率仅为17%,入住率低,大多数分散给养,致使资源闲置。
(二)工作人员少,工资待遇低
一是管理人员及护工少。从上表可见,中心敬老院仅有14个工作人员,院长、副院长、会计均由民政局局长、副局长、会计兼职,雇用一个办公主任、两个炊事员、门卫一个、司炉工一个、护士一个,仅有6个护工。后王坪村有5个工作人员,院长、副院长、会计、炊事员兼护工、出纳兼司炉工。常石畔只有院长、炊事员,兼职会计3名工作人员,没有护工。夕阳红敬老院共5名工作人员,既是管理人员也干护工活。三所公办敬老院只接收五保对象,中心敬老院仅收8位生活自理的托管老人,入院人员每人每月床位费800元,伙食费360元。桃镇后王坪村村集体办爱心灶,有4位老人上灶,每人每天交5元伙食费,村集体补5元,共计每天每人10元的伙食标准。由于护工少,所有公办敬老院接管的对象都是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人,对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无法接管。形成了需要入住的人进不去,床位却空着。而民办的夕阳红敬老院接收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曾经住过30多位,可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周围环境变差,直接影响了本院的入住条件,入住率下滑。
二是专业医护人员少。目前,中心敬老院只有一名护士,而且还是临时雇佣。两所区域敬老院只设卫生室,备用日常用药,遇有人员发病由村卫生员进行处理,没有任何工资待遇。
所有敬老院除了工派人员,其他社会雇工月工资均为1500元。工资待遇低,稳不住从业人员的心。
(三)公共服务无条件
米脂县敬老院两所距县城较近,另两所距县城均在几十公里之外,可至今都没有自己的专用车辆,但凡入院的老人均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由于没有专用车辆,院里也无专项经费,且敬老院地处偏避,人们发病后须报打120急救电话,车程往返几个小时,往往延误病情诊疗时间。出现状况敬老院也很无奈。专业医护亦少,更无心理康复专业医师,对于有身心障碍、不健康的人员无从谈起康复治疗。
三、发展方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壮年举家进城外出务工经商;独生子女——中国421家庭结构趋于老龄化;两代人思想差异造成很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种种原因致使空巢老人迅速增加。据调查中国80岁以上老人1899万,今后还以每年100万速度增长。这些人中失能老人达940万,部分失能老人达1894万,真正需要养老的是这部分人,需要长期看护,需要有一个颐养天年的去处。事实上我们的敬老院不收失能老人,即使进去的老人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时候也被撵回家,宁愿让床位空着,也不让失能失智的老人住。因此出现一些有经济负担能力却进不了敬老院的人,只能住进医院压着床的现象。这是我们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敬老院不仅仅是养老,同时也能使那些子女不在身边,遭受孤独、失落的老人,能够找到玩伴,精神得到慰藉。就米脂县,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33308人,空巢老人达24980以上(占75%),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人达到5330人以上。因此,如何解决好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养老问题,是我们当前及今后工作中的重要命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不争的事实,老年人的养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同时也要看到养老群体的多样性,家庭的、社会的、观念的、经济的、要求的多因素,给我们带来了解决社会养老的多元素。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完全靠机构养老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应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路径,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养老服务网络。资金来源:一部分由政府托底;一部分利用政府发放的津补贴;一部分由个人承担个性化服务消费。
(一)机构养老
1、实行公办民营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按照市场经营的理念,改善办院条件。通过托管收费,根据不同入院老人的服务需求,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相应增加收费标准。如中心敬老院现收每人每月1160元(床位费800元+伙食费360元)。根据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所需服务,收费标准提高到1500元/人月、2000元/人月、2500元/人月、3000元/人月等不同标准。两个区域敬老院可适当提高伙食标准,接收更多的70岁以上的老人,建爱心灶、提供治疗、健身服务,适当收取费用,以增加院的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提高员工的补助、工资待遇。
2、培训专业护工,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待遇。
现有的护工,对老年人的护理是个盲区。敬老院实行公办民营后,可以多招雇一些护工人员。政府出一定的资金,通过专业培训上岗,上岗后由政府提供固定的基本生活补助,根据其服务的水平、干活多少,行为标准进行考核,给予绩效工资浮动,奖优罚劣。建立护工档案,达到退休年龄后据工龄长短纳入社会养老统筹,这样才能使护工相对稳定,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3、医养结合。
敬老院接管失能失智老人后,这些老人会患各种疾病,很难享受到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因此,要探索建立养老医疗一体化养老模式。米脂中心敬老院距医院很近,可与县医院签订合同,让医院有中级专业职称的医生、护士轮岗在敬老院值班,遇到危重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可请专科大夫,出诊接管病人。养老本身是一个需要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托管、托养全面意义上的服务。可以由政府协调,中心敬老院与医院签订合同,为敬老院的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两个区域敬老院也可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合同就近就医。
4、配备专车。
敬老院自己配急救车或筹集资金租用社会车辆,尽量在第一时间为老人看病,不致延误病情。
5、严格覆行承诺,分类管理。
老人住进来后,必须按接收时的承诺履行。日常生活中根据个人爱好特长,提供不同的娱乐设施,进行分类管理。如: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的,可打麻将、扭秧歌、走走路,适当锻炼锻炼,种菜、养花等;而对身体状况较差行动不便者,服务要求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精神慰藉等;对身体有疾病的老人,加强治疗和护理,进行康复理疗训练,为其营造一个祥和、愉悦的环境。为每一位老人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料,密切关注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心理状况,尽可能地提供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提高养老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真正使养老院成为空巢老人的乐园。
(二)社区养老
1、改进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一是划片管理。划片管理就是将村或社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由某一社会成员包干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桃镇后王坪村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桃镇后王坪村村集体成立老年协会,协会成员对本村的空巢老人实行划片管理,每一个片指定专人负责照料。其中有重点户和一般户,重点户一天一查,一般户3-5天一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卫生、文化娱乐、心理慰藉、信息咨询等力所能及的服务,提供必要的救助。二是结对帮扶。鼓励社区内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邻里之间串门交往比较频繁,乡情浓厚,形成劳动季节互相帮忙的“熟人社会”,照料空巢老人行之有效。同时,建立积分养老模式,健康老人为得病老人服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以此作为积分,换取自己年老时得到照顾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一种积德,农村人经常在一块,人们心中都有一秆秤,你对别人好,别人就对你好。三是组织志愿者服务。鼓励和支持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志愿者在尊重老人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为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进行无偿或低偿服务。
可以探索建立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利用自己的房屋、土地等财产作为抵押,来换取养老服务。在离世之后这些财产可以归服务提供者个人或机构所有的制度。政府可以从法律,尤其是养老服务合同、房地产交易合同、社会保险等方面逐步完善这一制度。
2、建立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在城市社区之间可建立综合医疗康复资源的养老中心,最大程度发挥辐射作用,形成养老共享网络。一是通过家政服务公司为居家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建立网络平台。家政公司为老人们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物业维修、应急救助等各种服务。家政公司为居家老人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提供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侯的养老服务。公司有呼叫中心,签约的老人可直接联系为其提供居家服务,只要有网络,家政公司就可辐射到各个角落,签约老人的详细资料和要求在电脑上一目了然。二是组织志愿者服务。政府号召、组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学校青少年组成志愿者群体。由养老部门摸清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统筹安排,结对帮助划定重点对象、一般对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卫生清洁、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力所能及的服务。也可以组织团体定期到养老院提供志愿者服务,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不要向过去“五一”节或“九九”重阳节尽然一天为老人洗几次头、洗几次脚,平时无人问津。整个社会应形成一种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把养老事业当成一种公益活动来做。三是合理选择购房,减少空巢老人。
当下,我们还是以家庭传统养老为主的社会,因此家庭购房时要考虑老人养老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好,在购房时尽量选择距医院、学校近,且有电梯的小区,没有电梯就选低层或平房,方便老人出入,居室面积稍大一点,将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接入自己家居住。老人与儿孙生活在一块,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心情愉悦,也方便子女生活、工作、照顾老人,这样就大大减少空巢老人数量。四是鼓励独生子女生二胎,加强家庭养老。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鼓励和支持单独二胎生育,只要隔代二胎政策持续,孙儿与爷爷、奶奶关系相对比较融洽,会帮助独生子女照顾老人。这样,家庭养老能力就会加强,不失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良策。
(三)建立健全养老的体制、机制
现在五保户对象由民政部门管,养老统筹,退休职工、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管,高龄老人补贴由老龄委管,农村医保、医院由卫生部门管,条块分割,各行其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应逐步深化改革,建立养老局,由养老局统筹协调养老人员的养老基金、老年人就医、医保等事宜。属于政府集体机构、社区供养的老人可以将养老金、高龄补贴打包发放到社区(分散养老的拨到个人账户),个人负担部分向个人收取,这样便于统一调配,也便于政府、集体、社区统一安排。
(四)加强财政对养老体系的支撑
养老属社会公益事业,是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节约好多三公经费支出,这些资金用于弥补养老资金的缺口。国家财政还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填补养老基金。号召社会团体、企业、个体老板捐资助资养老事业。
(五)发展老年产业,加强老年人康复辅具研发应用
随着老龄人口规模激增,需求结构变化,老龄朝阳、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老龄产业涉及广泛,不只包括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教育、老年旅游、老年用品、老年文化娱乐、老年房地产等。特别是加强老年人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利用工科院校和科研机构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积极研发室外型电动轮椅、助听器、人机交互接口、尿/便失禁护理设备,老年人肢体运动助力系统等多种康复辅具,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强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辅具产业体系。为老年人开发一些现代化的新产品,方便失能半失能老人使用。
老龄化社会虽然来临,但并不可怕,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克服困难,度过危机,不断努力、拼搏,中国共产党一定会领导全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建设一个生机蓬勃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