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别墅,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红色的屋顶映射着文明的光辉,这不是某一商业别墅区,而是坐落于榆林市城中沙河口村的老年爱心公寓。崎岖不平的小路变成宽阔平坦的通畅道路,老旧房屋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别墅,毫无规划的城中村变成文化兴盛的文明村。沙河口村党支部以强烈的政治引领和责任担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早在2011年就在全市率先实行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
一心为民的使命担当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沙河口村党支部为民所想,如何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像绚丽的夕阳一样充满色彩,沙河口村党支部动起了脑筋,建成了养老新模式。
提起当初修建爱心公寓的初衷时,支部书记王振榆同志动情地说:“2007年,为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号召,建设新环境、新服务、新产业、新民风、新生活的新沙河口村,我们积极利用地域和集体经济双重优势,在高新开发区高速发展的契机下,村集体经济迅速积累财富,村民富裕了,想到这些幸福的生活,都是老一辈人年轻时为村集体辛勤奋斗才有的结果,如何能够让他们老年幸福、颐养天年?便萌发了村里老年人由村集体集中供养的想法。”
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村集体集中在爱心公寓里供养,同时让人振奋的是:爱心公寓运行产生的一切费用,由村委会集体经济承担!儿女们安心工作,老年人由村集体照料,真正实现了养老幸福、衣食无忧、安度晚年的小康生活。
沙河口村党支部班子于2007年开始规划,2011年7月竣工,2011年冬实现入住,总耗资1800万。整栋楼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共三层,有21套公寓、12套员工宿舍。公寓配套设施完善,有医务室、老年人活动中心。除公共区域实际每套居住面积是90平方米左右,2室一厅、一厨一卫。目前在面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爱心公寓从未停止运转,这都离不开沙河口村党支部班子的齐心协力,敢于创新与挑战的担当,真正做到了让全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以人为本的初心情怀
目前沙河口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共18户29人,全部享受村集体集中供养,住在爱心公寓里。公寓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水、电、气全免,医疗全部报销、每年组织老年人免费体检、每位老年人每年平均发放15000元老年费,用于日常生活开支,经济花销完全不用儿女操心。
爱心公寓更是设计人性化,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及身体情况,在入住分配上也是特别合理,80岁以上在一楼居住,70岁以上的在二楼居住,60岁以上的在三楼居住;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作息习惯,每套公寓里都有地暖和中央空调,为了让他们居住舒适,并结合传统文化每套公寓特意盘了温度适宜的土炕;考虑到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所有公共区域都安装了监控,既有步梯又有电梯,每层楼梯的走廊都有高度适中的扶手栏杆及休息的椅子;最初为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安排了专人打扫卫生、专人起灶、专人伺候,后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目前只有专人打扫卫生,其他生活问题以后逐步完善。
同时,为宣传文明殡葬新风尚,在爱心公寓的后方修建了老年殡仪馆,方便了村民办理白事。
支部书记与老年人们谈心聊天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爱心公寓时,小路上晨练的老人身板健朗;下午的棋牌室是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精神矍铄地打牌;也有人悠闲地坐在门口椅子上晒太阳、聊天,满眼的安逸祥和。爱心公寓里的老年人们晚年生活幸福无忧,这一切都源于沙河口村党支部班子,在干事创业始终保持的激情和创新意识,一切从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沙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榆同志将带领沙河口村党支部及全体党员干部心怀理想信念,胸怀责任担当,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把沙河口村打造成生活富裕、村民满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的陕西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