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省市新闻 >

李自成第九世孙李吉吾:十六字信条书写人生

时间:2016-08-08 15:32来源:未知点击:

 现居首府的88岁老翁李吉吾,是闯王李自成的第九代世孙。在日寇侵华的战火中,他逃亡外地艰苦求学,后投笔从戎,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经济建设岗位上大施拳脚。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赋予他宠辱不惊的胸襟与气度。大隐藏人海,耄耋之年的李老如今享受着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在世人看来辉煌的前尘旧事,对他来说只成一抹轻烟。

  隐匿的闯王之后

  住在西落凤街人大家属楼一间47平方米老楼房内的李吉吾,跟所有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每个周末等待着儿女归来,热切地打听关于孙子和孙女的一切生活细节,享受着淡定祥和的晚年生活。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和蔼谦逊的老人曾经经历的辉煌与磨砺,更鲜有人知道他是闯王之后的身世。

  1922年,李吉吾出生在绥远省萨拉齐县(现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七座茅庵村。父亲李振声,母亲郭银枝。七座茅庵村的李氏家族,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之后裔。

  明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被冲垮。李自成率众离京,流落于豫南和两湖一带,直到谢世。

  李自成的独子李通,跋山涉水,回到闯王的祖籍陕西省米脂县李家寨隐居生活。李通生有一子,名叫李文居。李文居为躲避清廷追查“闯贼后代”,举家逃到山西省河曲县偏僻的红泥圪梁石盖村。在李文居逃亡的路上,他的一个儿子不幸夭折,活下来的儿子起名德恩。李德恩长大成家后,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为李发奋,小儿子名为李奋有。

  根据山西省河曲县红泥圪梁石盖村李氏家谱记载,李吉吾是李发奋的二子李天禄之后。李天禄,是李自成的第六世孙,生有三子,其中次子李志存是李吉吾的祖父。

  动荡的童年生活

  自李天禄于清代光绪初年由山西迁来萨拉齐七座茅庵后,这里就成为这支李姓家族近世以来居住之地。

  李吉吾的童年充斥着天灾人祸和战乱动荡。1928年,萨拉齐全境遭遇大旱,农作物颗粒无收,城乡灾民遍地,饿莩载道。当时美国记者埃特加·斯诺前来采访,亲眼目睹了受灾的凄惨景象。他写道:“灾区的景物,看了叫人毛骨悚然,一切生长中的东西,好像给新爆发的火山灰一扫而光一样,甚至树皮也剥落殆尽,正在枯死中……”

  李吉吾幼年时期,虽然时局纷乱,但村里宜人的环境、淳朴善良的乡亲、广阔无垠的田野,仍然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31年,李吉吾9岁了。父亲送他到一家私塾从师就读。读了半年私塾,1931年下半年,李吉吾又转学到萨拉齐县立第一小学,算是进了正式学堂,在这里他开始学习国文、算术之类的新式课程。从初小一年级到高小毕业,李吉吾在这个学校念了整整6年书。

  李吉吾是个很用功的学生,勤学苦读,成绩优异。在6年的12个学期里,有8个学期都是名列第一。他的操行成绩,在任何一栏的项目中都是优。

  在抗日战火中继续求学

  1937年夏,李吉吾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升入当时的归绥中学。1937年9月1日,李吉吾在归绥中学编班上课,此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个多月了,老师们每天给学生讲述前线的战况和我军抗战的英勇事迹。

  但是,在日寇的疯狂进犯下,平津失陷、察哈尔吃紧、绥远也受到威胁。学校已经很难维持平静安宁的教学生活。李吉吾上中学仅仅20余天,绥远局势告急,学校宣布暂时解散,学生们各自回家,以待来日。

  学校解散前,李吉吾的国文课老师李宸,特别给学生们讲了法国作家都德的文学名著《最后一课》。国难当头之际,李宸老师借用这篇文章,向同学们宣教,激励大家牢记祖国遭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耻。

  讲课时,老师边哭边讲,同学们边哭边听。动人的课文,凄怆的现实,紧紧地扣着同学们的心弦,教室内一片呜咽凄泣声。亡国之恨在李吉吾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自学校解散回家后,李吉吾经历了日寇蹂躏下的恐怖气氛和种种惨相。1939年,李吉吾和中学同学王杰一起离开家乡,远赴杭锦后旗陕坝镇的国立绥远中学继续求学,直至1944年底。

  家乡沦陷刺墨明志

  李吉吾的左手手背至今仍清晰可见“努力杀敌”4个字,这4个字伴随了他72年,代表着少年时代的李吉吾杀敌报国志向,也曾给日寇侵华时期的李吉吾带来很大风险。

  1937年冬,日本占领了萨拉齐。当时还在上中学的李吉吾亲眼看到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屠戮无辜民众,他义愤填膺,联想到岳母为岳飞刺“精忠报国”4个字的历史故事,为了明心迹、表志向,他便在左手背上用缝衣针蘸上墨汁刺上“努力杀敌”4个字。

  当时萨拉齐人民进出城门须给日本鬼子鞠躬,还要被搜身检查,甚至要看手像不像个劳动人,以此来判断人的身份。李吉吾怕敌人发现手背上的刺字,常穿袖子较长的衣服,用袖口把手背掩盖起来。因为日伪军警检查极严,万一被发现,便会遭殃,付出无谓的牺牲。因此在他进出城门时总是小心翼翼,避免被敌人发现。那时,母亲为他缝衣服时,不论棉衣夹衣单衣,都有意把袖子适当做长些。

  投笔从戎

  七·七事变后,萨拉齐县沦于敌手,李吉吾的父亲李振声在伪一区民勤乡乡公所当书记。1939年,李振声又在伪西北边防自治军某旅供职。不论在伪乡公所当书记,还是在伪军当军官,都是掩护手段。家乡沦陷后,他就开始为国民政府搞特工工作。1939年冬,李振声被日寇杀害。

  1941年初春,李吉吾惊闻父亲被日寇杀害的噩耗。对李吉吾来说,日寇入侵之始,手背上所刺的“努力杀敌”4个字,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自己,鼓动着自己。加之父亲惨遭日寇杀害,国恨家仇集于一身,于是,他毅然决然报名应征。

  1945年2月19日,李吉吾和绥远90多名知识青年在甘肃天水入伍,部队番号为青年远征军第206师617团。师部和另外两个团即616团和618团,以及师的直属营连等,均驻于陕西汉中。

  进入兰州大学深造

  李吉吾一年半的军旅生涯以军事训练为主,随时准备着参加对日作战,然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投降,抗日战争的结束,青年远征军作为对日总反攻的一支力量已无用武之地,何去何从,成为这些年轻人面对的问题。

  1946年6月3日,来自绥远的青年远征军退伍了。早在这之前,登记青年兵去向的退伍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当时他们有3种选择:一是复员回原地,即原来在校就读的仍回原校,原来工作的仍回原单位;二是有条件升学的由青年军安排升学;三是志愿留在部队的继续服役。李吉吾选择进入兰州大学继续深造。

  1946年9月,李吉吾进入兰州大学法律系学习。在班内,李吉吾是最用功的学生。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优秀的,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前五名。

  忧国忧民上书董其武

  1949年,李吉吾3年学完大学法律课程,毕业回到绥远。回到家乡后,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将军。在信里他写道:“观察时局的演变和人心的向背,大势怎样,已很了然,绥远据守,毫无意义,无论如何,不能再开战火……为避免战祸,使黎民得以休养生息,我特呼吁董主席,应步傅作义将军之后尘,高举义旗,尽快履行起义行动,使绥远得到和平解决……”信封上写明敬呈董主席,下署“青年投书”字样。到归绥市后的第二天,他恰好找到信务本先生。抗战初期,李吉吾就和信务本相识了。这时他是董其武的随从上尉副官,李吉吾托他把信转呈董其武。

  随后,李吉吾拜谒董其武,请求他给自己安置个工作。董其武在公务繁忙中接见了年轻的李吉吾。李吉吾记得当时董其武身着军装,和颜悦色,敦厚慈祥,平易近人。董其武是山西晋城人,操着浓重的晋南口音,同李吉吾谈话10余分钟。他说已看了他的信,赞赏他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投书呼吁就是为民请命,视他为有为青年,加以勖勉。李吉吾提出工作的事,董其武说:“欢迎你参加工作,由人事委员会为你办理,回头可找仇曾武主任谈谈。”

  在董其武的指示下,李吉吾被安排到当时的绥远省革新委员会工作。绥远革新委员会设在省府大院的后厅院,就是满清绥远将军衙署旧址。李吉吾报到后,被任为该委员会的秘书,并兼任其会刊《革新月刊》的编辑和革新通讯社的编辑兼记者。

  绥远和平解放后,李吉吾先后在绥远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工业办公室等单位工作。

  1982年,花甲之年的李吉吾因爱好文史,调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任馆员。李吉吾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的路途:学的法律,干的经济,最后归宿于文史。

  安度晚年

  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李吉吾在家颐养天年,除了患有眼疾,老人身体十分健康。李老将这归结为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他说自己的人生信条可以总结为“实实在在、规规矩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16个字。

  让李吉吾自豪的是,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伴儿景玉兰与自己相濡以沫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1个女儿和3个儿子都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孙女李响在2008年入选奥运舵手全国20强,更是全家人的骄傲。在这个大家庭中,副教授级有5人,高校讲师有2人,当老师的有6人。

  1994年到2000年的6年间,李吉吾将自己的生平编写成回忆录,由二儿子和儿媳编辑整理,并于2007年发表于自己的个人博客。李吉吾原意只是将回忆录留给孩子们看看,没想到他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2950余次,不少网友在拜读了他的回忆录后慕名登门拜访。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