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省市新闻 >

这么好的嗓子哟 惹人爱―――走近“十大陕

时间:2016-08-08 15:39来源:未知点击:

  青年民歌手呼吁

  陕北民歌急需创作型人才

  陕北民歌大赛推出了“十大陕北民歌手”,这些来自陕北黄土地的歌手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追求呢?带着众多歌迷对他们的好奇,记者采访了其中3位青年歌手贺斌、王建宁和王小怡。采访中,他们无一例外都表露出对陕北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的关心和担忧。

  贺斌:

  陕北民歌需要原创

  贺斌今年31岁,榆林市横山县人。16日晚,陕北民歌大赛总决赛第一场,他以一曲婉转的、带有几分信天游和花儿特色的《俏妹妹》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掌声。这位实诚的陕北小伙告诉记者,虽然关中和陕北同属一个省,但黄土高原文化和关中平原的文化还是存在很多差异,“西安人并不是很了解陕北人,对陕北民歌的了解也仅限于平时熟悉的那几首。其实陕北民歌有很多,我觉得我们年轻一代有责任逐渐努力改变这个现状,让陕北民歌广为传唱。”

  贺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进入榆林市文工团,他说:“应该说陕北民歌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民歌唱的都是农民的心声。我是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但我爱唱歌,后来纯粹为找碗饭吃才进了文工团,唱了10年秦腔。”

  不过,现在无论年轻或是年长的陕北民歌手,唱的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歌,他们对创作新的陕北民歌似乎还没有找到感觉,近年来新创的能传唱开来的民歌也非常有限。其实,很多年轻歌手也想过走原创的路子,但谈何容易?贺斌说:“这不是某一个歌手能完成的事业。搞音乐创作的人们应该集体行动起来,挖掘整理出更好的作品拿到舞台上,这样才会有新的优秀作品流传下去。一个人的力量不行,这必须依靠团体合作的力量来完成。”

  王建宁:陕北民歌手有两种生存方式

  记者与王建宁交谈得知,30岁的王建宁老家在榆林,也是地道的农民,目前在安塞曲艺队工作,但这次他是代表西安赛区参赛。王建宁在总决赛上凭一首《黄河船夫曲》打动了众多专家评委。王建宁向记者透露了一些陕北民歌手的生存现状,用他的话说,“靠唱陕北民歌吃饭的人”分两类:一类人吃国家财政,在专业团体工作;另一类人能唱几嗓子,在外走穴跑场。“我们3人都吃国家财政,但有时也去外地参加一些商业演出的任务。”

  记者问他们的收入怎样,王建宁笑了笑说:“还算不错吧。不过有些跑场歌手社会关系很广,挣得比我们要多。我们走了全国很多城市,靠唱陕北民歌不但宣传了陕北,无形中还增加了地方文化产业的收入,这比一味地靠国家财政养活多了条路子。”

  王小怡:什么也比不上陕北民歌好听

  都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可记者眼前这位“绥德婆姨”王小怡长得真是没的说,白皮肤,大眼睛,一点儿不输给“米脂婆姨”。王小怡说:“我们3人里面就我是在县城里长大的。唱了这么多年歌,我总觉得陕北民歌对女歌手来说是个挑战,因为那些高亢嘹亮的音色更适合男歌手表现,女歌手的表现力就相对弱一些。不过我是这次‘十大陕北民歌手’中的3位女歌手之一,我看我唱得好着呢!”的确,王小怡声音特别亮,这次大赛上她唱的《兰花花》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王小怡眼里,什么也比不上陕北民歌好,“我从小就生长在这片滋养了陕北民歌的土地上,对陕北民歌很有感情,我认为别的民歌都没有陕北民歌好听,多少辈人唱过来的陕北民歌,不能让它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失了传!”王小怡最后表示:“目前,各种走穴跑场和专业团体的陕北民歌手队伍日益庞大,可创作民歌的人才却凤毛麟角。这次大赛推出了一批歌手,但我更希望多出一些挖掘整理陕北民歌遗产的人才,多出一些创作型人才。”记者职茵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