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省市新闻 >

陕北的兵营村镇

时间:2016-08-08 15:35来源:未知点击:

    为什么,提起陕北后生,当地人会说:“生的很(去声)!”意思是很生猛;为什么,陕北的腰鼓、唢呐,总会让人感到一股苍凉悲壮的行伍之气;为什么,就连发祥于南方的秧歌,一经移植到陕北之后,轻缓舒曼之态便会顿失,变得磅礴大气了起来。是什么原因,使这里的人文风貌如此的不同?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陕北的地名有些与众不同。像安边、定边、靖边,一看就知道这些地方与边关有关,没错,它们就是边关上的军营,名字的后面原先还真都带个“营”字,叫做安边营、定边营、靖边营。沿着陕北长城一线,从最东端的黄甫川堡到最西端的盐场堡,密密麻麻你能数出36个带“堡”的地名来,这些村镇的最初设置就是军事要塞。除此之外,再如安塞、保安(现志丹县)、吴堡等名称的来历,无一不与军事战争有关。
    陕北是中国边塞诗歌的发祥地。唐代诗人陈陶的《出塞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些诗篇每每吟罢,总让人在雄浑的悲壮中感受到无尽的凄凉。
    从秦到明,千百年来陕北曾经一直是人类残酷厮杀争斗的舞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的侵扰,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在这里修长城、筑直道,是陕北屯兵之始。其后,汉征匈奴、唐讨突厥、宋御西夏、明敌鞑靼,无数的征夫将士驻守在这里。没有战死的,渐渐地就和他们的营堡一起演变成了今日的村落。

最古老的要塞——古银州城遗址
    从榆林城往南上210国道,约行35公里就到了鱼河镇,从这里再上204省道,西行大约5公里路程便到了横山县的党岔乡。陕北目前遗存的最古老的要塞——古银州城遗址就在这里。
    古银州城始建于唐代,因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位于毛乌泰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北接漠北草原,南控通往关中的要道,自唐至宋初一直是重要的边关要塞。
    古城遗址分上古城和下古城两部分。上古城在党岔乡旁的山峁上。城的一面是深沟大壑,十分险要,另三面也是坡陡难行,但现在已经辟为梯田。要上去只能从农田中攀爬而上。下古城在一片河床的冲积平地间。整个古城全为夯土板筑而成。虽历经千年,但城址依然清晰可见,有的残高处仍有6至8米,西面和北面还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周长1500多米,气势宏大。
    到银州古城访古,脑袋里想到的首先便是西夏王朝。要知道这里可是西夏王朝奠基人李继迁的出生地啊!
    唐朝初年,党项人还主要散居在西北各州。安史之乱的时候,党项人曾与吐蕃联合反唐,失败之后郭子仪便把散居各地的党项人全都迁到了这里,以便集中管理。谁知这一集中还集中出麻烦来了。唐末,党项族首领拓拔思恭因率部助唐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从此党项人便据有了银、夏、绥、宥、静五州,势力逐渐强大,割据一方。到了北宋李继迁的时候更是归辽叛宋,拥兵自立了。之后,他的孙子李元昊,则在兴庆府(今银川市)正式称帝,建立了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为之“头痛”的大夏国。
    银州古城的发现是很偶然的。过去一直认为米脂县是古银州的所在地,直到有一天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偶然间从党岔乡学校的厕所中发现一块唐代墓志铭后,这一历史错案才被纠正过来。
    在离古城不远的山岗上你还可以看到一个硕大的土包,当地人告诉我说,那是杨八姐的坟。

最完整的要塞——高家堡
    明代为了抵御元残军的侵扰,曾在陕北长城沿线修了36个城堡,所谓“营堡”其实就是屯兵戍边的军事要塞。现在,时过境迁,原先坚如磐石的城墙大多早已凋敝破败,有的甚至不复存在,而高家堡却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
    高家堡在神木县境内。去高家堡如从榆林走,可先上204省道,行约50公里到一个叫做大保当的地方找通往高家堡的县道,再走大约30公里就到了。
    高家堡城墙最早也是夯土墙,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经过明代万历年间用砖包砌,清乾隆年间又两度重修后保存下来的。整个城池坐落在秃尾河南岸,东西长311米,南北长431米。现在除了魁星楼、女墙、垛口损坏外,其余保存的相当完好。
    城内古香古色,人来车往,进了城后远远地便可望见一处挑檐攒脊的古建筑——中兴楼。中兴楼是高家堡的中心,楼下的门洞分别通往城中的东、西、南三条主要街道,南街是城中的商业街。令人叫奇的是街道两边的店铺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保存完好。在这条街上行走,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老式的店铺依然是把铺板拆卸下来的时候才开业。军营要塞里怎么还有商业街呢?别说在明代,就是到了民国时期一般的乡镇也是没有商业街的,人们购物只能靠庙会或赶集,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代要塞里面的驻军,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去的,而是拖家带口一家人去的,当然也有犯了事全家人被贬到那里充军的。按照明代的军制,这种带有眷属定居的叫做军户制,世代为兵,父死子继。有的大户人家父母、兄弟、妻妾、子女、婢仆下隶,多达百人。正因为如此,城中的房子也就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枯燥无味的兵营了,而是一水的民宅。又由于去的人东西南北的都有,所以城内的房子也是形制各样。既有当地特色的窑洞式院落,又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还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这样的明清古建筑城内还保存着3000多间。一个军营内这么多人要吃要喝,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能少。那个时代军户就已经靠军饷为生了,以明代为例,普通士兵“月饷一石”,六斗为米,四斗为钞,军官就更多了。军户们有了钱,商业随之就发达起来了。在街上,我们甚至还遇到了一位旧时的陕北乞丐,从不伸手要钱,而是在各家店铺门前说唱快板书,不由得你不给。

最神秘的要塞——波罗堡
    波罗堡,一看名字就很怪。这分明是一个佛教用语嘛。没错,“波罗”是佛教“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意思。佛教中有部著名的经典叫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波罗堡的“波罗”就取自这里。
    在波罗堡城堡外,有一处寺庙,现在叫做接引寺,唐宋时叫波罗寺,后来便地以寺名了。
    波罗堡在横山县,距县城仅26公里,如从榆林走可在鱼河镇上204省道后,前行约40公里即可到达。
    看城堡可先看寺。接引寺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寺内尚存一尊高约丈六的唐代摩崖造像。据说西天接引佛如来佛祖东游时曾到过这里,并在这里的一处石崖上留有一对脚印,可惜后来被人打石头炸掉了。
    接引寺因与城堡为伴,历史上波罗堡这个地方又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多次兴毁。西夏国王李元昊曾在此屯兵驻扎,凡出师远征,必到此寺降香许愿。此后,西夏国多位皇帝都曾遵从祖训,到此敬香。
    从寺门出来,向山上行,不远即可看到波罗堡的大西门——凤翥门。波罗堡依山而建,东南高,西北低,呈不规则形。堡墙内为黄土夯筑,外以砖石包砌,城周1667米。虽然部分段落拆毁,但城墙轮廓依然清晰可辨。走进堡内,满目荒凉,住的人家已经不多了。主要大街——南北街尚存,但街道两旁的古店铺却早已破败了,现在堡内只有玉皇庙和部分民居保存还算相对完整。
    虽然如此,但波罗堡的气势还是蛮大的。据史料记载,堡内原有文庙、老爷庙、城隍庙、马王庙、玉帝楼、三官楼、钟楼、望胡台等多处建筑,城内最多时居民万人,当铺两家、商号八家、银匠铺十余家,此外,油房、磨坊、粉坊、豆腐坊、糖坊、醋酱铺、药铺等等应有尽有。可以想见当初的波罗堡也是非常辉煌的。
    波罗堡兴于战乱,最终却也毁于战乱。明末李自成的部将高一功曾在此抗击清兵,激战13天,最终兵败城破。清同治七年,回民马震河率万余众攻入陕境,一路攻陷定靖各营寨,正月十三日晨,波罗城被攻陷,军民死伤万余。
    波罗堡外、接引寺旁有一座明代密檐式砖塔——凌霄塔,默默地守望着无定河已经500多年了,只有它见证过波罗堡的兴衰。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