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母亲话锋一转,说道:“你知道吗?有传说,我们还是李自 清初顺治年间,有一 这个传说真是太新鲜了,从而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在她的《根》里所说的“对这家人的传说很多”,“猜测很多,流传的神话也很多”,指的就是这个“传说”。 丁玲是否是李自成的后裔 李自成的归宿乃三百多年来的一大历史疑案。官私史乘,众说纷纭。由于清廷宣谕中称李自成已死九宫山,由于官修《明史》认定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也由于众多学者文人著书为文持此说,“九宫山殉难说”一直是作为主流,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夹山寺禅隐说”则只见诸于若干地方志和私家史乘,以及民间传说。但从史学的角度来说,并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至1956年间曾有过一次小的讨论。当时拟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建一座闯王陵,郭沫若为李自成墓题了词。不料这时湖北通山县的一位小学教员写信给《历史研究》杂志,认为应是通山县的九宫山。原 从而,“夹山寺禅隐说”崛起。 此后,史学界对李自成归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随着石门陆续不断地有文物出土和发现,从而使讨论更趋于深化与激烈。 1999年夏,在石门举行了第八届明史国际研究讨论会,对李自成的归宿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纪要称:关于李自成的归宿,历来多存歧说。本次会议围绕……等学者的论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认真考察了包括夹山寺、奉天玉和尚墓在内的历史古迹,多数与会者认为 经过20年的讨论,“夹山寺禅隐说”由无一席之地,上升到两说并存的地位,且名列于先。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讨论,陆陆续续拜读了两说相互争辩的论文一百数 给我的印象,支持此说的学者似成增多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