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省市新闻 >

西部窑洞建筑的典范——姜氏庄园(讲解词)

时间:2016-08-08 15:34来源:未知点击:
西部窑洞建筑的典范——
 姜氏庄园
 讲解词              撰文:艾克生
 各位来宾、各位游客:
 大家好!热忱欢迎各位来姜氏庄园观光旅游!
 姜氏庄园,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的刘家峁村。始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71-1886),面积26000余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四面环山,峰峦叠障,树木葱葱,溪水潺潺,浓郁的黄土风情,迷人的高原风光,将会给您带来一个美好而愉快的心情。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屹立在我们面前雄伟壮观、巍峨挺拔的庄园寨墙。
 这条寓意“龙尾”的石级通道,宽1.6米,长45.5米,两边用1.12米宽的石板铺成步行石级,中间以小石片竖插砌成石道,既能方便车马通行,亦可排泄雨洪,距离相等的石棱起有一种缓冲作用。
 用大石块砌成的这堵城垛式寨墙,高9.5米,宽24.3米。这里有个“不弯腰”的传说:当年修葺这堵寨墙的时候,一天,老石匠见姜耀祖从坡下走上来,心生一计,有意将手中的钢錾落于墙下,请主家姜耀祖把钢錾捡一下,姜耀祖嘿嘿一笑,向老石匠说:“修这部地方(宅院)我连腰也不用弯,你老慢慢歇着,歇够了自己来捡”,说罢扬长而过。老石匠说:“这可真是不弯腰的姜财主”。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姜耀祖的财大气粗。据说,修此宅院耗费小米九千余石,每年食盐多达一石。
 这里是庄园的寨门,门为拱形石洞,门额上方镶有主人姜耀祖手书的“大岳屏藩”石刻,字体遒劲浑厚。我们从字面来看,是说庄园有如同大岳一般的屏障,抵御外来入侵,气势磅礴。另外它巧妙隐含两代主人的名字,这里的“岳”为姜海岳(姜耀祖字硕甫,又名海岳),“藩”为姜耀祖的长子姜树藩(又名姜辅文,字“介屏”),“大”在这里作形容词,喻示主人有大山一般的实力和气度,“福泽子孙,荫庇后世”。
 请大家随我进入门洞。——洞内折转,拱洞相连,曲径通幽,仿佛进入一个时光隧道。我们由此而上便可看到庄园的第一部分——下院和井楼。
 这里的东侧建有一孔与寨墙连为一体的井窑,高5米,东西宽4米。有井深百尺(约33.3米),井口设有手摇辘轳用来取水,水源引自山下泉眼,水质甘甜爽口。如果您有兴趣,不妨体验一下这深井取水的感受。这口结构于寨墙之内的深井,有着三个特殊的意义:不出宅院就能方便用水,既可保证井水卫生,又能防止他人井内投毒。即使困守数月,也无饮水之忧。井旁的这个高1米,宽2米的巨形贮水石槽实为罕见,整个石槽做工精细,均以一寸三錾的斜錾和一寸四錾的立水錾打制而成。据说,当年主人喊着号子,32个工匠从山脚下将大石槽抬上高坡时,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举步难行。姜耀祖见状,急忙跪地焚香烧纸,祈告神灵,忽然大石槽向东拜了三拜,工匠们便乘风而上,将大石槽抬入井窑之内方得安放。请大家再看,留在顶部的这一方口,它是做什么用的?是上院佣人从石槽内取水的一个道口,上面同样装有手摇辘轳,具有二级提水的功能。再看这通风透亮,构思别致,以“铜钱”图案组成的瓦窗,它显示主人雄厚的家业和滚滚财源。墙壁上留有瞭望孔,既是观察哨位,又具射击功能,这隐蔽的小小设计,反映了主人很强的防范意识。井窑上方横置两根木椽,有什么用途呢?它是主人乘坐的轿子闲置时,为了防止潮湿而设计在空中的吊放梁架。大家抬头看一看,箍在顶部的有两个石锁。姜家乃武举世家。姜耀祖为了让他的儿子习武练功,特意请来武教师,这两个石锁便是吊置沙袋练功用的。这两个石洞是当年藏匿财宝的地方。这一孔小圆窑是门房,想当于现在的保卫室。顶部同样留一小方口,绳子从方口穿过,如遇匪徒、盗贼袭击时,门卫便拉响炮台上的铜铃报警,全院立即进入戒备状态或藏入暗道(即窨子)。地下设有泄洪暗道,上面留有检修口,是方便随时清理渠道畅通的作用。由此可见,井窑整体设施,都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可谓设计巧妙,功能颇多,匠心独运。
 请大家随我到下院的平台。——院墙上的拴马石,是收缴租子时拴置骡马的,可以想象当年那种人欢马叫的热闹场面。寨墙上九个垛口,九九归一, 寓意宅院修造圆满顺利而告竣。筑于井窑顶端的炮台,形若马面,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扼守寨咽,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起轰动的电影故事片《北斗》,红军攻打地主庄园的全部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
 这是下院,叫管家院(也称铺子院)。座西北向东南,大门用水磨青砖砌筑,猫头滴水,五脊六兽硬山顶,墀头砖雕“福禄寿喜”、“狮子滚绣球”、“五福捧寿”、“寿桃”等图案,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包含了主人期盼永久富贵,延年益寿,万事如意的愿望。“凤凰戏牡丹”木雕雀替、额枋、“一斗二升麻叶头”彩绘斗栱,搭配得宜。门额镶嵌“大夫第”行楷木雕金匾,气势夺人(因姜耀祖捐过“从五品”文散官──奉直大夫而称大夫第)。“大夫第”三字,由清朝五大书法家之一史年佑所题。可见当年的主人既有一定社会地位,同时也注重名人效应。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官方不允许在私宅的建筑上安置“狩”头 ,因此 ,他用钱捐了这么一个“ 大夫 ”官职 。门额“ 寿桃 ”门簪,既牢固连接门杠,又起装饰作用,寓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门洞两侧的抱鼓石墩与“寿桃”门簪相互对应,又称“门当户对”。鼓面雕有“双龙戏珠”,边缘为“富贵不断头”纹饰,裙袱“夔龙”,须弥座浮雕“金猴立顶”,寓意避邪镇宅。侧壁砖廊均以“书”的图案组成,意为书香门第。下院也是办私塾的地方,又称书房院。向内门额置“夔龙”雀替,额枋、彩绘斗栱,墀头砖雕“牡丹富贵”、“福寿双全”等图案皆栩栩如生。
 院内,正面三孔窑洞是管家居住的,两侧的六孔厢窑有的作塾房,有的供佣人居住,北侧窑腿上有一小圆门是通往中院和上院的阶梯暗道,也是佣人行走和小少爷们上下学的通道。倒座石板铺顶的马棚和放置草料的小房,内敞外扩,槽鼻上长年被马匹磨损的痕迹依然可见。这有个小小的故事:有一天,石匠凿制马槽的时候,姜耀祖忽然来到他面前,将手中吸洋烟用的铁钎子,插入马槽上的缝隙检验工艺,结果与铁钎子的粗细标准略有相差,主人很生气,让石匠重新反工制作。据说,这些马槽经三次改制而成,可见主人对石雕工艺制作要求的严格。槽壁上安的拴马石也精工细刻,安放得当。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其特点是宽大于深,敞亮、通风、纳阳极佳,给人以恢宏大气的感觉。“四合院”反映了“中规”、“中矩”、“天圆地方”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窑洞从立面上看,是拱形,以一个圆心画弧而形成,标示的是“中规”的“天”,而从平面上看,又是方形,标示的是“中矩”的“大地”。中规又中矩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对天象和地象的认识,人居于天地之间而成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共处,是古代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传承和反映。
 从下院的西侧经过石砌涵道便可看到庄园的第二部分──中院。
 整个庄园由上、中、下三院以及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库房、井楼、炮台、寨墙等部分构成,大到整体设计,小至局部结构,无论防御体系,还是水利系统,都构建的十分巧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庄园内的台阶总计为365个,正合一年的天数,寓意一年四季,天天吉祥,岁岁平安,步步登高。
 眼前这堵中院寨墙,高10米,长31米,整齐平展,伟岸壮观,宛如一扇巨大的“屏风”。这里有一个通往西南平台的石洞,洞门上方有“保障”二字石刻 。这里也有一个传说  :当年垒砌这堵寨墙时,一个中午,劳累了半天的工匠们,在这荫凉的墙脚底下躺坐歇息,正在中院房内的姜耀祖忽然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急急走出大门,大声催促:“你们怎还在睡觉?快去上工”!就在工匠们慌忙离开墙脚的瞬间,山塌墙倒,尘土滚滚,所幸工匠们无一所伤,惊魂未定的工匠们连连说:“是老天保佑,让姜老爷救了我们,天意!天意!”主人庆幸之余,重建寨墙时就特置“保障”二字。这“保障”二字还有深刻的涵义,与这堵寨墙的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寨墙高于宅院一倍以上,面对大门,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被戏之为“反穿皮袄”。因为第一道入口的“大岳屏藩”寨墙是保卫宅院,主要具防守功能。这第二道,“保障”寨墙则起到“逃匿”和“反攻”的双重功能,而寓意为“龙头”的后山炮台,易守难攻,镇守宅院,一旦各院失陷,则家人可穿“保障”寨门涵洞顺利转移后山,届时寨门一关,守住寨头可控扼并反攻收复院落。所以,这是一种防卫──退却──反攻──收复环环相扣的防卫体系。
 中院座东北向西南,门庭仍以水磨青砖构建,猫头滴水,五脊六兽硬山顶,脊饰“祥云瑞草”,墀 头砖雕“福禄寿喜”、“天官赐福”、“麒麟送子”、“万象更新”、“缠枝牡丹”等图案,寓意福禄祯祥,子嗣兴旺,富贵不断。“凤凰戏牡丹”
“凤凰戏牡丹”木雕雀替
木雕雀替,额枋、“一斗四升麻叶头”彩绘斗栱,寓意柴米油盐。门侧抱鼓石墩雕有“双狮捧面”“麒麟吐书”等和浮雕“福”“寿”字样,侧壁砖廊镶嵌“福”“寿”二字,富丽堂皇,庄重大气。门额镶嵌“武魁”匾,以彰显主人叔父姜鹰翔曾于道光二年(1822)高中第十七名武举之荣耀。门簪又以“锤花”图案来装饰,仍含“武举”之意,  不愧是“装饰与教化相融,艺术与精神共存”。
 门内是水磨青砖影壁“旭日”门,寓意旭日普照,如日中天。栱眼壁饰砖雕“文王访贤”(周文王请姜太公出山扶佐西周)图案,表示主人同姜太公一样,“怀才隐居”,一旦机遇到来,便可“出将入相”。另则,姜太公在此,也自然“ 百无禁忌  ,大吉大利 ”。内额栱眼壁砖雕上有“赤炼丹心”图,从表面来看,“炼丹”是求长生不老,实则表达主人怀有报效朝廷的一片丹心 。额饰砖雕“福寿双全”,两边是“牡丹富贵”,“夔龙戏珠”以祥云雕边衬托“棋琴书画”图案,寓意书香门第,情趣高雅。
 中院石板铺地,宽敞明亮,两侧的三间大厢房,附小耳房,是主人接待宾客和交际往来的场所。这两个小圆窑相当于现在的接待办公室,负责客人的饮食起居等事宜。贵客接待于东厢房,次之接待于西厢房。东厢房比西厢房稍高20厘米,这微小的尺度变化在庞大的宅群中并不明显,常人难以觉察,为什么这样建造呢?是按照古代“昭穆之制”,左为尊位,东为上位的习俗而作,是一种等级观念的体现,符合东大西小。再请大家看看左右厢房上横梁外端分别篆写的字样,是“福禄”、“祯祥”和“整洁”、“长发”,可谓“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这里有令人称道的砖、木、石三雕艺术结合。西耳房上边的木雕窗棂“万世基业”图,中间是万(     )字的符号结构,周边镶嵌四片金色“ 桃叶 ”,既有万(     )事如意的寓意,又蕴涵事业(四叶)发达的愿望。中间这个是“步步锦”,窗棂以小到大,从内到外逐渐扩大,寓意家业日益昌盛,锦上添花,同时反映出陕北人民宽广的胸怀和豪放的性情。下面这个是变形“寿”字图案,美观大方。就连这室内的门墩也以“瓜”的图形来装饰,寓意绵绵瓜瓞,子嗣兴旺。这里的墀头砖雕甚为讲究,这个以“猫”、“蝴蝶”和“梅花”组成的“耄耋遐寿”图,雕刻十分精细,这里的“猫”、“蝶”是谐音,指耄耋老人,梅花斗霜傲雪,象征着老人寒梅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格,又寓意晚辈祝福长辈长寿的一片忠孝之心。中间的这个“喜报三元”图栩栩如生,由喜鹊和三个石榴组成,寓意喜事盈门,多子多福,“三元”含状元、榜眼、探花之喻,是长辈期盼晚辈高中功名的殷切寄托。上面的这个“荷花鹭鸶”图,从表面看,是表达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一种高雅心境,而它更深刻的涵义是,荷花为“阴”,鹭鸶为“阳”,阴阳结合,生生不息。
 再看东厢房。──墀头中间的这个“鼠食葡萄”图亦有深意,大家知道,鼠乃相属之首,子鼠为先,寓意子嗣兴旺 ,但同时它包涵“ 大 ”和“ 尊 ”的意思。葡萄为紫色,寓意“紫气东来”。上面的这个“福在眼前”图,两边是“蝙蝠”展翅,谐音“福”,中间是铜钱“光绪通宝”,从“钱眼”穿过一条丝线,谐音“眼前”,寓意贵客临门,享有无尽的福气和财运。我们也祝愿朋友们,一年四季,福气多多,财运滚滚,事业有成。
 这里的每一款匾刻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哲理,或抒发一种心情;或祝愿金榜题名,或颂扬忠孝双全。这无处不在、无处不精的砖、木、石三雕艺术,充分反映出黄土文化的外在与内涵,以及一方民众的聪明才智,鉴赏品味和文化意识。
 我们再穿过这个过道去看东仓窑。──窑高5米,宽4.7米,深14米(俗称枕头窑)。窑内设有12个大石仓和座于仓顶的小石仓,每仓储粮50余石,每石以200公斤计算,东西仓窑共可储粮240000余公斤(600余石)。据说,当时主人的土地范围已扩大和延伸到毗邻的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等县份,大约面积180000余亩。可见其范围之大,分布之广,储粮之多。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绥米岁凶,哀魂遍野,公输粮散,赈济灾民,实为仁泽,被民众称颂也”。我们从这个记载当中可以看出,姜耀祖急民众之危难,救乡邻于水火,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令人敬佩。……请大家稍微的放松一下,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周边的黄土风貌。这里属于典型的陕北农耕区域,有着浓厚的黄土风情和文化底蕴,正是这样的水土风情,孕育和造就了一方民众的习俗和品格。
 大家再随我到西院。──这里也叫碾磨院。上是西仓窑,下为碾磨房,这几个留在墙壁上的小石洞是在碾米磨面时用于搭建帐棚的插孔。下面的这个小圆窑是放置筛米箩面用具的地方。中间这一孔小圆窑,我想大家是猜不到的,当年,朝庭腐败,兵慌马乱,民不聊生,时有盗贼抢劫和匪徒出没,主人为了防范外来侵袭的威胁,特挖造了这个以窑洞作掩饰的暗道(即窨子)。暗道纵深200余米直通后山 ,洞内弯曲,多处设障,如遇特大危急时可以藏身或脱险。我们可以看出,庄园虽有威严高耸的寨墙和森严壁垒的寨门,主人仍有防患于未然的自我保护意识。……这里的西仓窑我就不再为大家介绍了。
 这个大石床还是电视连续剧《刘志丹与谢子长》第18组镜头的座机点,剧中井岳秀与八姨太的风流逸事就是在这一孔窑洞内演绎的。
 我们再沿着15个垂带踏垛而上便可看到庄园的第三部分──上院。
 上院是主人居住的院落,也是整个庄园的主体建筑。院门为筒瓦劵棚式砖木结构,垂莲门柱举架,额枋、荷墩彩绘,“富贵”雀替,“牡丹”“夏莲”雕空花板。门额镶嵌“武魁”匾,九世祖姜怀德(姜耀祖的曾祖父)亦中武举以此纪念。两侧的方形石雕门跪,上卧浮雕“狮子滚绣球”,侧雕鹤、鹿、松、竹、夏莲、牡丹,争芳斗妍。门楼两侧各设神龛,敬祀天地神位。照壁水磨砖雕廊心画,“鹿奔松林,鹤唳寿石,日月相映”,它以“鹿鹤”之谐音,寄意于东、西、南、北、上、下“六合”,合称“鹿鹤同春”,寓意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日月生辉,福寿无疆。绿色门扇镶有铜制铺首衔环、流云踢角,30个五路泡钉依次排列,既对门心板起到牢固连接作用,又在外观上表现出威严气势。与大门连为一体的屏风门,圆鼓形基石柱木顶立,整座门楼威严气派。按照传统习俗,此屏门在婚丧嫁娶,贵宾来临时才可以打开。东西两端分设小圆门,西去厕所,东下塾院。门内额题“安乐居”三字,窑面写有“忠正和平”,“安居光泽”,表达主人安居乐业、忠厚正派、和气平安、福泽子孙的期盼和愿望。上院是陕北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
 “明五”是指正面台阶上的这五孔石窑(称上窑)是主人居住的,它的涵义是“五子登科”。主人夫妇居中,侧配分居两旁各室。“暗四”是指上窑两旁的套院,俗称暗四间,它的涵义是“四喜盈门”,是主人的厨院和库房。“六厢窑”是指两侧的六孔窑洞,它的涵义是“六六大顺”,是晚辈居住的。这“明五暗四六厢窑”合数为十五,从建筑理念来讲,无论是分是合,均取单数,单数是增,双数为圆,是希冀人口增加,财产增值,隐含“人财两旺”的寓意。
 院落修造豪华,铺设讲究,恢弘大气;窑内炕裙壁画,暖阁壁橱,水磨石灶,地面由菱形石板铺砌,落落大方。“枪头梅花格”木雕窗棂,匀称有度,疏密得体。枪、戟、戈、矛是古代兵器,喻以锐器进攻取胜;梅花斗霜傲雪,喻端庄美丽,又喻坚贞操守。阳刚之枪头和阴柔之梅花看似相左,实则代表“英雄”和“美人”两方。阴阳、雌雄在对立中统一,含文武双全、才子佳人之意,是圆满的意思。“三交嵌牡丹”图案,方圆互映,寓意富贵吉祥。“盘长”(也就是蛇抱九颗蛋),蛇象征男根,寓生殖能力强;而蛇又多产蛋,兆示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实为生育文化的反映。以变形“寿”字而做的木格亮窗,辅以“双龙戏珠”、“龙头”门楣以及这“万字格”、“丁字格”、“工字格”、“丹字格”、“三交格”、“如意格”等雕镂窗棂图案,典雅别致。檐头挑石举架,穿廊抱厦,相当气派。
 大家来看围墙上的这个小方窗,它是主人与下人传话的一个窗口,功能相当于现代的电话。还有这些留有石洞的大小石墩,它是当主人需要掌灯结彩,或者举办大型活动时,这些可移动的石墩,用来搭建帐棚。院中的这个大石床更是别具景致。当年,主人在院中亲手栽植的两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不论是烈日炎炎的中午,还是在繁星点点的夜晚,主人都可以在大石床上悠闲自得,安然惬意地乘凉休息。这个环绕石床底部的石槽起什么作用呢?到了晚上,将水倒入石槽内,以水隔离,可以防止虫、蝎的侵袭,相当于环城河,设计很科学。2003年,拍摄革命历史巨片《延安颂》,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周恩来正是在这块大石床上,铺开作战地图,运筹帷幄,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倘若当年的主人在世,也该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无比的自豪。       
 我们来看东院。东院门额上有“养廉”二字,是主张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反对浪费,遵循了儒家学说的治家之道。大家随我进入院内,这个通往灶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鱼头鱼尾的石雕来装饰,设计新颖,美观实用,寓意鱼水相连,年年有余。背墙上的这个小圆窑是储藏肉食品的冷藏室,类似今日的冰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个大石仓是储水的备用水仓。大石床是放置东西用的,到了夏天,主人还可以作为餐桌来乘凉吃饭。大家随我进入窑内,这孔窑洞是厨师居住的,穿过门洞便是主人的厨房。这排乡土气息浓厚的大小厨灶和放置调味品的小石仓,可以想像当年主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富裕生活。
 我们再到西院。──西院门额上是“讲让”二字,要求家人与人往来,应讲究礼仪诚恳,互谦互让,也包含了一种儒家观念。这两孔窑内都设有石仓,是存放米面的库房。套有的这个小圆窑,是主人冬季放置花卉和鸟笼的地方,可见主人还有戏玩鸟儿、养花种草的闲情逸致。再看门墩上的这四个石狮子,这里也有一个传说:当年一位老石匠制作出门墩石狮,姜耀祖看后觉得不够工巧,便打算另请高手雕制,结果请来的两个工匠看到石狮子后大为赞叹,对姜耀祖说:“老师傅做不了的,我们就更做不了啦”。姜耀祖便仍然让那位老石匠制作,因此,这四个石狮子依旧出自那位老石匠之手。由此可见,姜耀祖对石雕工艺的鉴赏要求是相当高的。请大家再随我观赏一个别有洞天的厢窑。这孔窑内阳光明媚,舒适安静,是主人吸洋烟的地方,放置精致的烟枪、灯具,供老爷、少爷们吸食鸦片,消磨岁月。据说,主人每年要吸掉几十石小米的烟土,这个烟枪究竟烧掉了多少银两,我们是无法计算的。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的奢侈堕落生活,毒品不仅使姜氏家业年耗谷米几十余石,而且将几辈人的创业奋发精神消磨殆尽。可以说,姜氏后来的家道衰败与这种沉溺享乐、不思进取有直接的关系。
 人生五光十色,生活丰富多彩。主人在养花种草,戏玩鸟儿的同时,尤其讲究个人卫生,这个过洞便是浴室 ,特制的石槽作为浴盆,这个石墩便是小妾为他搓澡之余喘息的坐处,不难想象,到了晚上,浴间内暖气融融,水雾漫漫,小妾侍奉在侧,主人仰卧槽内,浸泡水中,漂洗全身的惬意情景。请大家再随我观赏一个百余年前的“三星级”卫生间。──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有吃住便有拉撒。姜氏主人的这个厕所也同样讲究舒适,这把用榆木打制的坐式便椅,靠背镂刻“寿”字图案,扶手圆滑,坐板挖孔,粪坑沉降于下层,右侧留有小便石槽,坐在这通风透气的便椅上,既能自得其所,又可观望对面的无限风光,是很舒适的。用黄土块当手纸是当地习俗。厕所总体设计,既方便又卫生,这虽比不上今天的抽水马桶,但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就连山西晋商豪宅中也不多见。
 各位朋友,各位游客:当我们的参观将要结束时,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姜氏发家致富的来历。
 姜氏发家,始于姜耀祖的祖父姜安邦。姜安邦年轻时曾给杨家沟的地主马良打工,姜安帮聪明能干,为人忠厚,深得马良夫妇的赏识,将女儿许配予他,并将常年索要不回的旧账归他所有;由于姜安邦聪明才智,将所有的欠账全部讨回。期间,马良不幸病故,操持家务的马嘉乐为妹妹主持完婚。
 姜安邦善于审时度势,据说,他还做过贩卖软米、砂锅和棺木的生意。清道光二年(1822),陕北遭遇瘟疫,人们用砂锅熬中药,做“纸火盆”,死人安葬得坐棺木,“过事”要吃软米糕。所以,砂锅、软米、棺木价格暴涨。姜安邦不断往返于米脂和葛针店(今绥德吉镇)之间做这挣钱的生意。因此,财源广进,成了当地的首富。姜安邦取妻四房,生有四子,前三子早年即逝。他的大部分家业自然留于四子姜锦塘。姜锦塘取妻四室,生有一子姜耀祖,姜锦塘54岁时便打算新修宅院,选址牛脊梁山湾做为庄基地 ,于同治十年( 1871 )破土兴工。由于姜锦塘年老体衰,不胜操劳,便将许多监修事项交付当时只有12岁的姜耀祖来掌管料理。光绪四年(1878),姜锦塘去逝,此时年仅19岁的姜耀祖 ,继续完成宅院的修建工程,于光绪十二年(1886)孟冬竣工落成,历时16年之久。
 姜耀祖为人性情直爽豪放,对建筑颇有建树。碑文记载,“建筑自动工以至峻工约十五六年,宅分上中下三层,一切布置都由公独出心机,其规模之壮观,吾陕北所仅有,所谓博大精神,与众不同也”。我们从姜氏家史和碑文记载来看,可以说,这部耗资巨大,用工之多,经16年漫长而建的窑洞庄园,凝聚了主人和工匠们的智慧和血汗。
 大家随我穿过“保障”门通道登上院落西南平台,一览庄园整体布局和高原风貌。
 现在,请各位站在这里远眺逶迤起伏的红花岭山峦,俯视环绕牛脊梁山下流淌的小河,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是地景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水”的理想形胜。“宁眠弯弓水,不居背弓溪”,山下小溪襟带而过,正是一座民间非常讲究的风水宝地。老子在《道德经》上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园正是座落在牛脊梁山湾三面环山的怀抱中,靠山深厚稳重,面向东南开口,恰似一个硕大的元宝,或者象一头金牛卧在山窝里,符合“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而更为巧妙的是,主人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运用园林理论中“步异景移”、“峰回路转”的构图手法,分别将底层的下院座西北向东南,中院和上院座东北向西南,使各院都能争得良好的空间和方位,获得日照时间充足的效果,两相得宜,是聚财纳福,人才两旺的理想形胜。
 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历史上长期华夷杂居,中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相互融汇,形成了这一特有的区域文化现象,这部屹立在黄土高原上的浓缩建筑景观,则是陕北黄土文化的真实写照。
 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十部影视剧目在这里拍摄完成,成为展现黄土民俗风情的影视拍摄基地。
 1998年,姜氏庄园以1:1的比例仿建于北京中华民族园。2001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时刻》栏目,对姜氏庄园向全球做了直播报道,真实地介绍了这一黄土窑洞文化的外在与内涵。这一部历经三代风云变幻的百年庄园,至今不减其迷人的魅力。俯瞰建筑群落,品味黄土地民俗风情,愿高原深处这一“西部窑洞建筑的典范”──姜氏庄园给大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欢迎再次光临!
 
 
 
 
 
 
 
 
 
 
 
 
 米脂县姜氏庄园文物管理所编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