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县区新闻 >

市委市政府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实施阳光财政民

时间:2016-08-08 17:16来源:未知点击:

  2006年,是全市广大群众感到特别温暖的一年。市委、市政府把构建和谐榆林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记在心头,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给弱势群体。在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中,一方面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三大目标”推进“四大经济”,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群众切身利益,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方面的投入,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着力打造“民心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惠民政策驱散严寒
  据统计,市县财政共安排冬季取暖补贴资金1920万元。榆林城区居民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155万平方米,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1元,安排补贴资金775万元;为确保学校师生安全越冬,安排市直六所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补助资金80万元;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困难户和城市低保户补助资金702万元。其中市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困难户补助标准由去年的200元提高到260元,安排补助资金78万元;对榆阳区管理的城市低保户安排补助资金104万元;对横山县和佳县等南六县困难群众、三无户等越冬取暖继续予以补贴,安排补助资金520万元。
  为了灾区的安宁
  今年,我市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有九个县区遭受了洪水、暴雨、大风、冰雹袭击,六个县遭受了50年不遇的早霜冻灾害。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救灾成员单位加强领导,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市县区主要领导及时到灾害现场查看灾情,指导生产救灾。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下拨救灾资金2061万元,并在预算中又紧急追加400万元,县区政府安排713万元,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将11月定为“爱心一日捐”主题救灾帮困送温暖活动月,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捐出一日工资,企业捐出一日利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献爱心活动。
  群众生活的兜底线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贫困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贫困群体的存在,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帮助和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救助和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受助者感到温暖的阳光政策。目前我市有这样的城市低保人口8.7万人,2006年,全市安排城市居民低保资金7361万元,其中,省财政拨付4815万元,市本级安排1108万元,县区配套1438万元;全市农村低保人口24.5万人,市县全年安排农村低保资金7350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农村低保资金3593万元,比上年增加2593万元,县区也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每个低保户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解决“三难”慰民心
  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这“三难”是困扰贫困家庭的最大难题。
  今年,解决上学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各级财政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市县财政都加大了投入力度。
  榆林城区学校少、教室少、学生拥挤上学难,成了社会和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榆林城区上学难,从今年起五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榆阳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共计5000万元,用于修建城区中小学校。同时为了加快榆中迁建进度,今年起市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当年安排专项资金450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
  安排“两基”攻坚专项资金2000万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配套资金350万元,着力解决中小学校危房修缮和教学设施、设备等突出问题;
  安排贫困学生“两免一补”资金2129万元,解决了经济困难家庭中小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使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免遭辍学之痛。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市财政今年安排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1000万元、累计3000万元,大病救治基金1000万元、累计225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经费494万元,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同时,努力筹措资金,落实老干部医疗费等有关待遇。

  法律援助,是专门为解决群众打官司难而设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市数目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为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市政府设立了法律援助基金,市本级今年安排法律援助基金300万元,累计800万元,用于法律援助案件专职办案人员和律师办案成本费用补助、仲裁费用及鉴定费用,帮助困难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据统计,2006年,全市共安排“解三难”资金2.9亿元,是最体恤老百姓、最受困难群体欢迎的好政策,犹如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射在弱势群众的心中。    
  企业改制的稳定器
  从2000年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 我市市级参与改制的国有企业81户,涉及10个系统,约2.3万职工。为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企业改制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特别是2005年以来,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使企业改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6年,市本级财政继续安排企业改制专项资金6000万元,累计1.2亿元,加快了轻工、供销、粮食、商贸等行业的企业改制步伐,市级重点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职工安置、债务清偿、职工养老统筹、伤残遗属待遇、困难职工生活补助等政策得以落实,化解了大量的沉淀资金和多年困扰企业的“三角”债务,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重点和构建和谐榆林“六大民心工程”,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3个多亿,支持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其中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资金达2亿元。
  安排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等975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路、水、电、能源等关系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乡镇畜牧站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
  安排农村道路建设资金5000万元,用于通乡通村油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安排农村饮水工程专项资金3000万元,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安排科技三项费和农民培训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安排乡镇文化站建设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资金600万元,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努力提高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素质;
  安排农村综合改革等资金660万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市县财政共安排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资金达4.4亿元。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照耀农村、润泽农民。
  为贫困县崛起奠基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县特别是南部县财政困难,成为财政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近年来,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同时加大市财政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建立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三完善一建立”机制,帮助县区特别是困难县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支持。
  2006年,争取省财政财力型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个多亿,其中当年新增近2亿元;市本级财政安排困难县财力型转移支付和各种激励奖补等资金1个多亿,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改革、保稳定,促进困难县增收节支,提高财力保障水平。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县区“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得以落实,连续7年做到干部职工工资按时发放。2005-2006年两年间,争取省补助1个亿,市财政安排1个亿,激励和帮助县区消化1999年以前欠发干部职工工资2.55亿元,维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

  为了帮助困难县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工业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市财政每年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多亿元,市本级也尽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县区的项目投入。2006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扶持南部县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跑资金,向省上拆借资金1.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南部县资源勘探开发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全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这些扶持资金,成为贫困县发展的“奠基石”, 使贫困县人民看到了经济振兴的曙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落实中、省、市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有效地承担职责,积极发挥作用,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社会保障领域,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地照耀全社会,让榆林人民发展建设的“进行曲”更加美好和谐。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