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明媚的阳光下,下肢瘫痪的王老汉倚在自家的门前,笑眯眯地看着匠工们在院子里铺设100平方米的水泥集雨场独自在念叨:有了这个水泥院子,再也不愁雨水哗哗流走或渗入黄土地而收集不到水窖里了。这是记者10月29日中午在定边县红柳沟镇高圈村看到的一幕。据了解,68岁的王老汉将是榆林市在今年实施人饮解困工程中涉及的50万缺水群众中受益的普通一员。
长期以来,榆林市许多农村群众存在着严重的饮水困难,在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通过实施的一些项目,部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目前依然有近150万人饮水存在问题,特别是在该市西部的白于山区,饮水矛盾更加突出,有数万群众因为饮水得不到保障或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患上了终身难以治愈的疾病。
“解决150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就是最大的关注民生!不解决他们的吃水困难及饮水安全,就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小康!”榆林市长李金柱在有关会议上多次这样强调指出,为此,市政府专门发布了《农村人饮困难及饮水安全》白皮书,向社会公示将从2007年开始在今后的四年内多方筹资8亿元,彻底解决全市存在的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在白皮书里还专门制定了项目实施的时间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以接受监督。
为了切实实施好工程,针对地型地貌差异较大的特点,该市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三种模式供水:一是在有水源、住户相对集中的地方,采取自来水到户供水的办法解决;二是有水源但居住分散的地方,采取集中供水点的办法解决;三是没有水源饮水条件困难的地方,采取打水窖、建集水场等配套措施解决,力图做到规划、技术和资金的三个落实。
为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榆林市在用好中省饮水工程补助资金的同时,市县两级政府都想方设法挤出资金用于人饮解困工程中,仅在不久前,该市地方财政便一次拨付出1.49亿元投入到今年的工程建设中。他们还广泛动用社会力量,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捐资出力的办法来筹措资金。6月1日,在市农民饮水协会组织的“白于山区人饮解困工程百家企业恳谈会”上,当场有60多个国有和私营企业为工程捐款近5000万元,而市里的干部职工也捐款186万元。
为使工程在开局之年起好步、实施好,榆林市把人饮解困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饮水工程建设高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工程近2000处,涉及到饮水困难群众42.39万人。10月29日,记者在定边县王盘山乡段崾先村见到了正在忙碌收获洋芋的村民冯占学、刘文雄等人,去年临近年关时由于无水过年,记者曾在该村亲眼目睹了陕西省水利厅和榆林市政府领导在腊月二十八为他们送水的场面,时隔半年多,这些村民每家的100平方米集雨场已得到全部硬化,水窖里储满了清澈见底的雨水。几个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十七大开得好,党的政策好,对农民群众好,感谢党和政府解决了白于山区祖祖辈辈吃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