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榆林:积蓄原动力 资本洼地要成精神高地

时间:2016-08-08 17:09来源:未知点击:

陕北腰鼓打出了榆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府谷企业家踊跃回馈社会

  就像一个穷人在一夜暴富后会引来各种议论一样,曾经长期在贫困中煎熬、但仅仅用十多年时间就凭借资源开发与转化富起来的榆林,自然也成为不断被“传说”的对象。
  在一些媒体不吝版面的报道中,在民间许多不厌其烦的议论中,榆林成了盛产暴富神话但缺乏精神文化的地方,榆林的煤老板甚至更多的榆林人都口袋鼓但脑袋空、成了精神文明的反面教材。
  虽然其中不无偏见,但这种声音引起了榆林决策层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榆林人当年贫穷时被人看不起,如今富裕了还被人看不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榆林的精神文明滞后于物质文明。
  是的,虽然相对于中国内陆许多地方而言,榆林富了,成为一块产业聚集、财富汇集的资本洼地;榆林人腰包鼓了,成为售楼小姐、导购小姐青睐的对象,但资本不是精神,精神才是资本。如果一个地方仅有物质财富而缺乏精神支柱,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精气神,很容易患病、倒下。
  榆林决不能任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榆林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来引领!近两年,榆林憋足一口气,在打造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的同时,努力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

  崇尚知识  开启榆林智慧

  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然而,近年来,在榆林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榆林劳动力素质不高、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难题暴露得越来越突出。
  据2009年的一个调查,榆林市80%的劳动力在农村,80%以上的劳动力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80%的劳动力没有技能培训证书。全市能化企业高中级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6.5%,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处于较低水平。
  更让榆林的决策者忧虑的是,由于当地靠资源暴富起来的群体中,不少人文化水平很低,如某县首富竟然不识几个字,两个起步很早、影响很大的民营企业家加起来还没有初中文化;加之一些还算有点文化的人在暴富后纸醉金迷,精神空虚,穷得只剩下钱,从而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不读书、不学习的不良导向。
  榆林不能只有“财”而没有“才”,不能只富口袋而不富脑袋!面对这种局面,榆林市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读书学习、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作为推动创新转型、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任务。2009年初,“书香榆林”建设活动在榆林大地上全面展开。
  在榆林这样一个财富涌动的地方,广大干部的思想很容易浮躁、混乱。为此,在读书学习活动中,榆林市首先用理论武装头脑。榆林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按照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改进中心组学习,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征文活动、至少举办一次理论研讨会,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行“一档一卡”学习考核管理办法,党员干部人人建立学习档案,人人持有网络学习卡,每年组织县处级、乡科级干部进行理论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干部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创新思路,通过榆林大讲堂、书香系列讲座、理论教育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巡回宣讲团、各类媒体宣传宣讲等平台,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思想的大解放才能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为了有一个开放、创新的思想环境,按照榆林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科学发展,找准工作差距,明确了全市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从区域思维和既定思维中跳出来,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此外,榆林市在大力完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流的重科技、重人才的服务环境,积累人力资源这一切资源中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2009年,该市出台《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若干规定》,在全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市上每年拿出千万元引进培养急需的各类人才,涉及资源环境、城市管理、金融

管理、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文化艺术等领域,力争用5年时间,培训1000名紧缺人才。人才的引进、培养,极大地带动着全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尚的形成,促进了学习型的社会的建设。
  思想上的撞击与交融,书本里的学习与领悟,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使榆林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大大提高。

  倡导文明  彰显榆林气质

  在榆林市的航宇路等街道上,经常有行人为了少走几步路而像刘翔一样“跨栏”;在榆林的一些小饭馆周围,醉酒者在大街上小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除了类似在当下中国比较普遍的陋习,另外一些有着“榆林特色”的不文明行为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煤老板醉酒后在机场安检口被拦住,大声叫嚷:这架飞机我包了!一个富二代开着奔驰闯红灯,被交警拦住后叫嚣:你信不信?我能用钱砸死你!
  正是因为这种种现象,让榆林人在一些外地人心目中被戴上“没文化,素质差”的帽子;正是由于个别榆林富人的行为,让榆林富裕阶层整体蒙羞。全民文明素质与经济发展极不适应的问题,已成为榆林的一块“心病”。
  文明,在于引导,需要养成。近两年,榆林市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扎实开展和推进了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在领先全国的新医改政策让榆林老百姓病有所医的时候,文明素质的“心病”也逐步得到医治。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诚信榆林”建设等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学生品德教育。针对未成年人,先后举办了全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榆林市少儿故事大王赛、全市智力七巧板竞赛。举办了“绿色生活有你有我”家庭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开展了“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同时,建成各类家长示范学校423所、家庭网络教育学校13所、网络家庭教育示范基地24所,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个。
  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开展文明评创、“双创”以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城市和园林城市等活动,全市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13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12个,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2个,国家级文明小城镇示范点1个;建成各类省级文明单位151个,市级各类文明单位842个。府谷即将建成全国文明县城。
  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意见》,全面开展党员教育、政策教育、普法教育、文化惠民工程、文明新风、农村科普、基础教育、农村卫生、体育活动、优秀文艺等“十进农村”工作,分解细化为38项任务,落实到责任部门,加强督查,目前各县和有关部门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村民李建成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赌博、酗酒、打架滋事的现象很普遍,“十进农村”工作开展以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各种陋习纷纷被赶跑了。
  此外,他们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广大市民中开展了以“不横穿马路,不乱扔乱堆垃圾,不乱停乱放车辆,不乱贴乱挂广告,不乱占乱摆摊点”为内容的“五个养成”系列教育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了“送一个微笑,让一个座位,扶一位老人,道一声谢谢,做一件好事”为内容的“五个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让小文明汇聚成大文明,让每一个榆林人都变作一个文明的载体,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榆林的整体文明素质。
  如今的榆林,文明风劲吹,文明花遍开。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广大老百姓都自觉远离陋习、贴近文明,原来的许多不文明行为正在逐步消失。
  
  引领发展  培育榆林精神

  当许多人感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信仰迷失、诚信危机、道德沦丧的时候,

一个地域的发展,更需要精神来引领。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之一,近两年,榆林市将弘扬延安精神与建设文化大市相结合,着力提炼榆林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跨越。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榆林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精神的追求。
  在北宋杨家将身上,我们看到了忠勇爱国的奉献精神;在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身上,我们看到了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在两个不同时代从榆林走出的文人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正直、崇高的人文精神。张季鸾,巨笔如椽,刚直不阿,视金钱为粪土,赢得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两大敌对阵营领袖的同时敬佩;路遥,带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用生命写作,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起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楷模。
  在物质匮乏、极度贫穷的年代,饥肠辘辘的榆林人李有源唱出《东方红》;张天恩在赶牲灵的路上唱出《赶牲灵》;更多的榆林老百姓追求着精神的富有,将心底的爱和恨大胆唱出来,唱出了一首首经典陕北民歌!
  这些,都汇成了当代榆林人共有的文化血液和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因为有这种追求精神的传统,面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极不协调的现状,榆林市宣传文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因势利导,在全市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他们塑造着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城市精神。榆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交融的地方,在榆林镇北台脚下,有一座古代交易马匹的易马城,是蒙汉人民融合交流的象征。资源开发以来,榆林凭借与古代一脉相承的开放包容的精神,接纳了一批批外来建设者,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兼收并蓄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榆林的城市形象因此不断提升。2010年10月18日,“首届中国爱心城市大会”在榆林召开,榆林被授予首批“中国爱心城市”称号。
  他们倡导着富而思进、拼搏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当府谷的企业家扶危济困、慷慨解囊,让人看到大爱无垠的奉献精神时,榆林市乘势而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千企帮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使企业家们认识到了自身的精神价值,踊跃回馈社会。许多走出榆林的企业家也纷纷返乡创业,报答桑梓。更有一些企业家直接用物质反哺精神:曾经做过羊毛防寒服生意的企业家贺建民,在毅然投资千万元建起书香榆林数字图书馆后说,防寒服只能温暖人的身体,但数字图书馆的读书卡却能温暖人的心灵;北京榆林商会的两位榆林籍企业家赵兴华和石磊,出资向榆林市干部职工、中学师生免费赠阅了书籍。
  他们培育着爱岗敬业、和谐共进的全民创业精神。利用舆论阵地和各种宣教形式,先后推出了治沙英雄石光银、牛玉琴,好支书乔尚升等一大批典型人物,推出了米脂高西沟生态建设、孟岔土地流转等农村先进典型,推出了府谷、榆阳等发展经济的典型事迹;加强了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教育,从而使榆林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人爱岗敬业、处处开拓创新的良好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这些精神,在榆林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育,在榆林300多万人民的心灵上升华,最终凝聚成一种榆林精神,汇聚成一股无穷力量,让榆林在持续跨越的进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