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预示着榆林也开启了寒冬模式。入冬后,用白菜做酸菜是榆林人的头等大事,进城菜农为老百姓的需求与自身发展合拍,一大早就集聚起来开卖地产大白菜 。白菜顺着榆林南门口与驼峰路交界处的城墙脚下铺设开来,恰似一堵五六百米的白菜墙。
11月4日,路过榆林南门口与驼峰路交界处,顿时就会被该处三四十家白菜摊吸引。菜农把满满的一大卡车白菜停放在路边,卡车显然发挥了“销售厅”的作用,有的则把白菜堆起,菜农大部分是夫妻共同协作。他们一边分拣白菜,一边给顾客打包称菜,忙的不可开交。每当成交一笔,菜农脸上泛起满意的笑容。“一棵白菜要剥去一斤左右的菜叶,剩下心紧叶嫩的白菜一斤卖到5角,五亩白菜,赶着卖上半个月,收入也就是一万左右。”来自米脂银洲镇的申师傅一边忙乎一边坦言。每到冬季大白菜上市,市民刘先生一家派他作代表出来批发白菜,这次出来一下买了四蛇皮袋,只见娴熟的菜农帮他把棵棵白菜分拣好,再往称上一称,四蛇袋300斤的白菜得以成交。刘先生作为地道的老榆林城人,对于白菜做成的酸菜情有独钟,而此时,街坊领居茶余饭后最多话题就是酸白菜,而每位主妇都会认为自己的手艺是最棒的。随着榆林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消费的要求也有了新变化,但白菜作为老百姓菜篮子里的主要商品并没变。深冬时,一进楼道就能闻见酸菜味或贮藏的白菜味。白菜作为榆林人的看家菜,主妇们习惯于用白菜作压轴菜烩一锅猪肉熬酸菜、酸菜杂面叶、酸菜猪肉包子等。
一入冬,白菜需求大增,促使菜农纷纷进城卖白菜。我们了解到,这一处的白菜批发市场备受欢迎,这里的菜商也是菜农,大部分来自米脂银洲镇,该镇水土养人,更是种植白菜的好基地。菜农们也抓住了白菜流通的关键点。在这里自觉搭建起白菜批发交易的大平台。卖了一大早,米脂银洲镇党家村的老李夫妇有些疲惫,但是面对有的顾客挑挑拣拣,老李干脆普及起白菜知识:“要是储起来留着过冬吃,你就买大棵的品种,个大不容易干,储存起来水分损失小。要是你家要腌酸菜,短小的白菜在菜缸内好放得下。”
在走访中了解到,一方面:菜农们遗憾今年白菜正长时下了连阴雨,白菜烂掉不少,收入同比去年减少。另一方面:菜农认为白菜好种,生长速度快, 免不了跟风种白菜,价格难以抬头。榆林农业局相关人士则认为:如何合理规划菜农种植,引导菜农建立秋白菜储存、再加工和深加工的生产销售链,让菜农的发展和市民的需求更加合拍,这些都是菜农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