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大事的压饸饹是个群体分工流程,最少需要六人。即一人和面、一人看灶火转碗、一人喂面、两人压面、一人捞面。人们叫它六六大顺。
据资料显示,早在隋唐时期,陕北就有了压饸饹的吃法。最初的工具——饸饹床子,是就地取材,找一Y字型的圆木树杈作为床子头,中间部位铆合床身即一个厚一点的方形木棒正中锉有大一点的圆孔,圆孔底部钉上钻了排满香头般的细眼的铁片,再在上部搞一个杠杆原理的压杆,一头插在饸饹床头内,树杈向下于床子的身尾部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点可以稳定,就成了压饸饹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饸饹床子也就不断演变进化,首先将放面的圆筒加工成铁筒,而后又全部变成了铁饸饹床,再后来人们又将其加工了链条用手搅。为了人少时食用方便,还专门制作出不用饸饹床身,一手握筒一手握着螺旋状压面的圆托旋转达到目的。到如今,已经变成了电动式压饸饹机器了。
吃饸饹得有臊子,臊子有荤素两种,荤臊子当然要放碎猪肉了,青菜、豆腐、粉条、炸洋芋片、碎猪肉一炒烩,洒一把红葱、香菜十三香调和,上面再将油炸红辣椒一飘,那才叫五色俱全香味四溢。人们叫它卤汤,于饸饹一搭配,直教人贪馋欲滴。
在陕北,每遇婚丧庆典大事吃饭,肯定要吃饸饹。亲友族人四邻齐聚,吃着寓意和谐友爱、荣辱同当的饸饹越发亲和。正如民间俗语所称: “饸饹长,卤汤香,亲友吃了互相帮。”另外,为了调配伙食改变口味,陕北人总爱过几天就吃它一顿,直到汤满肚胀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尤其是那些年轻人,觉得这压面柔韧、有咬头,噙在嘴里伴随着“吸溜、吸溜”的声响咀嚼,仿佛满足征服欲、有了成就感。
饸饹,是陕北人离不开的饮食,蕴含的文化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