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脂县城西南无定河岸边,有一个村子叫官庄,居民以艾姓为主。原来这个村子叫赵家庄,居民都姓赵,为什么会这样哪,说来还有一个故事。 h給呛x瑝
传说,在明朝成化年间,山西有个秀才,为人正直,不畏强暴,喜欢打抱不平,经常为受苦人出主意,制服恶霸地主。恶霸势力一个个对他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但因其足智多谋,恶霸们也对他奈何不得。后来又得罪了官府,这下弄得他在山西无法安身,在众乡亲们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隐姓埋名来到银州城(今米脂),做点小买卖,拜佛诵经,修仙行善。 栯燇牏儚>?
当时银州城内艾氏户大,有权有世,为了躲避官府寻查,他就声自己也姓“艾”,可是艾家怕破了他们的风水,不准他姓艾,还把他赶出了银州城。他怕暴露身世,便忍气吞声带着家人来到银州城西南二、三里地的赵家庄,以小艾为己姓。庄主赵员外看在他姓“艾”的分上,给他卖了一点地,让他住了下来。这样天长日久,银州就有了“老艾家”和“小艾家”之分,一直留传至今。 勯9>?&?
山西秀才在赵家庄住下后,修仙行善的美德不变,和村里的人相处的亲如一家。赵员外的几个儿子都不争气,好逸恶劳,赌博成癮,家景日趋败落。山西秀才便逐步卖下了赵员外家的大部分土地,慢慢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后来,二儿子中了举人,但此人憎恶官场的腐败,未入仕途,专心做生意,去扬州做了盐商。艾盐商不忘父辈的美德,继续扶贫救危,行善于百姓,乡里乡外的受苦人声声称道:“艾氏积德,天下晓得,荣华富贵,迟早有得。”众口烁金,果真艾盐商的三儿子后来做了太原县令,从此开始了他们家族的官吏历史。到第四代时,一门就出了五个进士,人们翘首称赞。因此便把艾氏的老家赵家庄称为出官的庄子——官庄。这就是“官庄从何来?一门五进士”(民国年官庄艾氏家谱)之说。 钿F瘝杗W勗
据说他们家族中做官的越来越多,单是总兵以上的官在第四代和第五代中就有二十多个。至于官庄究竟出了多少官,无可查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问官庄官多少?三斗三升菜籽数”(斗、升,容量单位)。 '??:8[[?
(讲述:艾丕栋 整理:乌龙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