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民俗 > 文化艺术 >

珍珠峁

时间:2016-08-08 20:40来源:未知点击:

相传,在无定河西镇子湾拐沟孟家坪山前,不仅有一个与小米有关叫作珍珠峁的地名,而且还流传下来一个珍珠粥、凤眼糕的民间故事,使米脂小米再度成为皇家贡米。尤其是因为米脂小米在京都宫庭皇家御膳房的一波三折,至今在米脂民间传为佳话。

清康熙年间的一天,米脂民间的小媳妇二女娃正为庆贺丈夫婚后的第一个生日忙进忙出。只见她蒸出热气腾腾的枣糕,麻利地洗涮了锅盆案刀,又哼着民歌添水加火熬上了一锅子小米汤。

几声狗叫惊动了二女娃,走出窑门,只见院墙外探头探脑地站立几位风尘仆仆的陌生人。来人自称客商,因长途跋涉,日上中天,饥饿难忍,探询可有现成饮食享用,若能如愿即付银两。热情好客的女主人随即将他们让进土窑洞,端盆打水待来客洗涮后,摆上一碟儿小菜,一盆切成小长条的枣糕,每人递给了一碗小米粥。几位随行恭敬地首先侍候着一位爷食用,只见这位爷两碗半稀粥,几块枣糕下肚后,满脸流汗,打着饱嗝,仍然贪馋地望着锅中的小米粥兴犹未尽。待几位随行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食用之时,便迫不急待地询问饮用的是何饭食。

二女娃随口笑答:算你们有口福,今日是我男人的生日,分文不收。这汤名叫“珍珠粥”、米糕的名字叫“凤眼糕”。

称爷的客官一听,连声追问不止,于是二女娃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这一方盛产谷子,用石碾加工除去糠皮便成了黄澄澄金灿灿的小米,是我们一年四季的主粮。熬制“珍珠粥”可要把握好火候。需在开锅后倒进适量的小米,用勺子绞动后,舀出水面的杂质,制作时需武火三成,文火四成,余热三成熬煮多半个时辰即可食用。用勺将粥盛在这黑色陶瓷碗中,粥汤色泽金黄,汤表面米脂荡漾,汤里的小米粒粒浑圆,米粒中间有一变色黑点,疑是小孔,难道不是粒粒珍珠跳成粥?真可谓色鲜味香,天下无双;至于这“凤眼糕”,更有许多讲究:将一种叫做酒谷的小米经水淘泡碾成米面洒在锅中猛蒸,中间夹上煮熟了的大红团枣,等到蒸熟透,倒置在木案板上,用锅底的原汁蒸糕水边洒边拍打,使之完全粘合交溶,再切成条片。被切割的红枣儿状似凤凰眼,谁能说这不是“风眼糕”?为庆贺丈夫的生日,我这“珍珠粥”象征铜钱满罐:“风眼糕”寓意夫妻和美、甜情蜜意。这样的饭食不要说你们这些过路商客,就连皇帝老儿吃了也会浑身舒坦、身强体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只见几位随从惊得面如土色连大气也不敢出。然而那位爷却不以为然,接着问她可有名讳,二女娃答道:乡间女子有姓无名,除非生下男儿才请先生起个名号。客官爷便说,今日为你起个名讳,名曰:‘巧灵”,  日后有人问起,千万不可忘却。二女娃高兴地连声道谢,从此每逢村邻亲友便高兴地告知大家她叫“巧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事渐已忘记。突然一天,一群官衙找上门来,连声问寻“巧灵”,查对往事。惊吓得巧灵家老小六神无主、无所适从。几经核对,一顶小轿不分昼夜,将巧灵接近了京城。

原来,当年进食问询者并非他人,正是当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当他们一路风尘微服私访沿无定河而上辗转回到京城后,十分眷恋“珍珠粥”、“凤眼糕”,念念不忘这两种饮食的色、味、形,命随行告知御膳房依言蒸煮。但总是不能如愿,盛怒之下,连续斩杀了几名御厨,只惊得御膳房人等夜不能寐度日如年,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取回米脂的小米和碾制的米粉蒸煮,但是康熙皇帝仍然认为御厨无能。经总管、近臣再三谏言,这才有了急调巧灵小嫂子赴京造膳的举措。

 巧灵小嫂子进京后,许多近臣捏着一把冷汗,然而她却不以为然,将自己熬煮蒸切的米汤、枣糕亲手端在康熙帝的餐桌上,那知康熙帝食用后还是觉得没有当年可口,问其缘由,巧灵大嫂从容不迫地分辨道:巧灵就是当年的二女娃:“珍珠粥”与“风眼糕”除了熬制的水源不同与当年毫无差异。民女以为当年万岁爷跋涉劳累、饥不择食,当然觉得妙用无穷:尔今暮宿晨起、山珍海味、身不动膀不摇,虽然食用却不饥饿,同样饮食那能吃出个中滋味?但万岁爷该信民女忠言:珍珠、凤眼虽属戏语,却不可不信小米功效,长期食用米脂小米,将使人肌肤细嫩、骨骼强健,浑身舒坦、益寿延年。

巧灵大嫂的一番话,丝丝入扣,句句在理,大家听了无不点头称是,就连康熙皇帝也佩服的五体投地,随即降旨将米脂小米定为首选贡米,同时欲将巧灵留用皇宫。那料巧灵却婉言谢绝,执意要回故乡夫妻团聚过他们安然的农耕生活,这样一来,越发赢得了皇宫官府对米脂婆姨的敬重。

米脂的巧媳妇何去何存,我想大家不难猜测。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