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有句俗语:“杀父仇,夺妻恨,仇恨大不过挖祖坟。”同志,如果您走进北京故宫,你一定会看到太和殿正中门上被闯王用箭射破的牌子和箭痕;朋友,如果您游过景山公园,你一定会知道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地方与枯槐树。
是的,被欧洲人称为:“世界第十五大革命家”的李自成攻陷北京迫使明朝皇帝吊死煤山的史实中外皆知。可是刚好发生在此事两年前的明朝惨无人道地挖掘闯王祖坟的事情却鲜为人知。其间有无关系?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恶有恶报?从陕北黄土高坡走出的放牛牧羊娃振臂一呼,就率领千军万马临北京城下,是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朱明王朝的第十七任皇帝朱由检一夜之间从:“龙位”上惊慌逃亡老槐树下上吊自杀。其中缘故在哪?人们说法不一,耐人寻味。
祖坟——风水宝地
翻开清光绪年间修的《米脂县志》看,李自成祖坟“在县西北百里武家坡镇西又三十里之三峰子山上”。毛泽东早在1944年就肯定并出版的小说《永昌演义》中记载:“在自成父守忠埋葬祖父李海时,‘相传有异人为之指画,以为三世之后当得极贵’。守忠向华岳庙求子‘以破军星为汝子’生自成。”清初,学使吴大徽赴陕北“视察形势”,评自成祖坟为“佳城胜地。”民国年曾任广东文昌知县的米脂进士高钿专程考察自成祖坟后留《三峰子山自成祖茔考》,详细写道:“米脂西北乡百里外有武家坡,相去十里有野猫山,去山十里有黄龙岭,闯王李自成祖墓在焉,其地名三峰子山。黄龙岭后有大王山,去山十里有折家营,自成曾驻兵于此,后名五龙山。墓地去城实一百三十里。”“山峰子山下,地名黄陵沟,两旁山石,形如鱼、鳖、鸡、鹅等类,互相对峙。又有土石结成缡首巨碑及旗杆一对,拔地特起,高逾数丈。茔后山势壁立而屈折,如锦屏罗列。有皇陵沟出马湖峪口,水入无定河,两山雄伟,形如狮象——地灵人杰,理或然欤?”与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人不忘这块“风水宝地”。陕西省文史馆员、横山学者曹颖僧先生在其《延绥揽胜》中描述:“米脂西北百里多武家坡附近山上,有李自成祖幕……山回环曲抱,前挺出峰若列屏。”笔者翻阅了记载其“群山环抱,众水朝宗”、“四面山势环抱,气概雄奇,林木天下不千余株”等史料后,好奇地多次考察了宝地遗址。
李自成祖坟遗址位于米脂县城西北一百三十里地,今横山县石沟村乡长峁焉村的老纹塔,墓地广约三亩,虽冢幕平夷,当地人仍不愿耕种或放牧,称其“忌坟”。站在遗址对面下天峁看老坟塔极像一个展开四脚向前爬行的巨鳌,祖墓在鳌甲前沿,也许就取独占鳌头之意,“十八架名山”围其四周,正东是黄陵沟,(估计是自成西安即位后称祖坟为黄陵而得名),正北千米外的黄陵沟口有自成少年时牧羊的羊圈和“坐龙墩”遗址……憨厚的当地人盛传说,当年李自成的老先人被埋在风水宝地上了,他才能成为一个皇帝。有人说:“边大绶瞎孙不要挖坟,我们这里早建成中京了。”
义军——所向披靡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明朝流传在中国大地百姓中的一首歌谣,热情地讴歌了杰出的农民领袖李自成和他所领导的起义军。
出身贫寒的李自成,幼年因生活所迫出家为僧,后给地主牧马放羊,从小在心灵里萌发了奋发自主的壮志。他十余岁就对人说:“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若株守父业岂男子乎。”于是便学文习武。他在青年时沉凝而又多智,勇猛而又有胆略,处事能顾全大局,待人常舍己好义,因而颇为众人敬重。1630年,他奋臂一呼,一呼百应,率众起义,崛起草泽。李自成抱着“十八孩必主神器”和“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观念不许滥杀无辜和侮辱妇女,严明军纪。他提出“均田免粮”的纲领受到农民阶级的普遍欢迎,他采取“分路合击”的战术使义军所向无敌。他的义军士气高昂,勇猛异常,兵锋所至势如破竹,锐不可挡。明朝各处将士闻风丧胆,不少归顺,十余年间竟占了大半个中国。1641年,李自成指挥的农民起义军连陷项城、襄城、朱仙镇、冢头寨,消灭明军四十余万,接连战败奉命“平闯”的兵部侍郎傅宗龙、河南巡抚高名衡、保定总督杨文岳诸部,攻取洛阳,三围开封,进逼潼关,直指西安。义军功城破邑,战无不胜,,明朝损兵折将,连连败北。这极大地震撼了明朝政权,朝廷内外大臣小吏惊慌失措,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知听信谁的主意,丧心病狂的崇祯皇帝以“断其龙脉”为由,密令挖掘李自成祖坟。
挖坟——怪事奇出
1642年正月初八,米脂县李自成原籍的县令大绶连获陕西督军汪乔年及巡抚、按察使的密令后,立即率领练总郝光正、堡长官王道正带领箭手三十名、乡夫六十名。在“时遇大雪,深二尺余”的天气里起程入山,兼程赶路,经过一昼夜的疾走到达闯王坟在地。
事先,边大绶就指派贡生艾诏寻访自成同里人李诚。艾诏前后忙了六天方才寻到李诚。经过拷训,李诚给边大绶提供“记得李闯祖父下葬掘土时,地下面有三个空穴,其中的一个空穴尚发现有一只黑碗,当时用土填了两个空穴,一其中一穴安葬,并用黑油点灯放在墓内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个置有黑碗的坟墓,便是李闯的祖坟。
根据李诚提供的线索,边的绶立刻下令伐冢,一连掘了数座坟,未见黑碗。到天晚,难一下山,他们坐在自成旧窑中烤火。竖日临辰,他们在挖数家坟冢,到了正午时分。果然在一墓中发现黑碗,照李诚说所说它必然是自成祖父的坟墓了。挖出来的骷髅如黑墨,额骨上长出了长六、七寸长的白毛,状极恐怖。在自成祖父坟的左侧下方还有一座坟墓,据李诚指认它是自成父守忠之墓。墓的正顶长有一棵榆树,粗如膀臂,枝叶诡异,边大绶命人砍下榆树,不料树倒墓开。墓中竟蟠着一条白蛇,“长尺有二寸,头角崭然“,役卒上前捕捉,将蛇置于练总郝光正行装袋内。役卒把棺木打开后,只见所有的骨节都变成青铜色的绿色,额骨上也有六、七寸长的白毛。其余七八座墓中骷髅上也都有白毛。
据传,自成小时候无钱埋葬死去的父亲,他用大缸套小缸把父亲尸体塞入狐窝掩埋。等到他统帅大兵后返家搬埋父亲开墓时,只见长翅膀的蚂蚁飞起遮天闭日,流“血”的芦苇根把缸扶在空中。边大绶认为是“王气”,他迫不及待的派人在旧址上边的大小脑之间挖下宽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称其断“龙脉”。此至今尚存。
焚骸——惨无人道
为了讨其主子的欢心,边大绶惨无人道的命役卒们“伐其尸体”,把所有掘出的骷髅堆聚一处,放火焚烧。并将墓地千余树木砍伐殆尽。此事有边大绶向陕西督军汪乔年写出掘发李自成祖坟的《塘报》及复函(曾任江苏金山知县的米脂人冯崇洙家藏抄本)为证:
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为塘报事:职自正月初二日,连奉督、抚、按密札,岁传贡生艾诏面谕机宜,在寻李诚去讫;至初八日,艾诏同李诚来见。据李诚称言,伊系李逆同里人,曾为逆祖父营葬,今年月已深,不记其祖葬处,但当日开土时,得三空穴,内有黑碗一枚,因填其二穴,用一穴安葬。仍一黑碗点灯,安置墓中。但今见黑碗者即贼租也。职随唤练总郝光正带领三十名箭手、乡夫六十人及艾诏、李诚等,于是日一同起行入山、、、、、、、尽数伐掘,聚火焚化,大小树木一千三百余棵。悉行砍伐,断其龙脉。逆墓已破,王气已泄,贼势当自破矣!其黑碗白蛇,呈验军门。
崇祯十五年正月十四塘报
陕西督军汪乔年得知大功告成,特地写了一封奖勉信给边大绶:“据来报,知闯王墓已开,可以制贼死命。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
祭祖——惩办祸手
1643年11月初,农民军攻占西安后,李自成即亲率一路大军北上,歼灭陕北明军,并返里祭祖,惩办挖坟祸手。
李自成命大顺政权礼部姜学一整修李氏祖坟,祭祖后称新整修后的祖坟为“皇陵”。义军来到米脂城外,大营扎于城外的马鞍山(今“行宫”)。为安定百姓,李自成决定不发兵攻城,而是用弓箭向城内射入一道命令,严令他们立即将挖坟祸手押送出城,到营受审。其实,边大绶早已畏罪脱逃,新任县官与乡绅们只好把参与挖坟的艾诏送到城外大营,自成亲自审问了艾诏,艾对参与挖坟供认不纬、但坚持各为其主拒不认罪。自成大怒,当堂发令就地处死,以示严惩。随即,义军又把一个给挖坟出谋定计的贺时雨处死。
在汪乔年向崇祯皇帝表“掘逆祖墓”功后,他被从陕西巡抚提升为总督。当年二月,汪率军三万,东出潼关,抵挡义军。李自成亲率主力迎战。围汪数日,最后俘虏斩杀了汪乔年。
边大绶逃离米脂后,怀着万分懊丧的心情辗转回到河北静海县故里。“冤家路窄”,谁料,他后来也被义军捕获。
李自成祭祖后发誓要打紧紫禁城。两年后他真的走进北京的皇宫,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