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亭原本是诵读亭,在貂蝉洞斜坡而上很近的山梁上。小貂蝉手不释卷,先生要求她出口诵读,她便在清晨与黄昏漫步山梁诵读古诗、文章。北山郎闲来无事,出于爱女之心,就在貂蝉经常诵读之处专门搭建了一个茅草亭。这草亭,由六根圆木柱插地直立,上下分别用木料依次横连铆接,顶部再用木料起脊铆合一处,上面披一层链接的茅草予以遮盖。亭内放置木凳垫上兽皮。既可避雨防晒,还能坐歇观赏山景。这样一来,更成了貂蝉的诵读之处,常常诵读之余极目四望,赏山阅景流连忘返。
有一天黄昏,知了先生想暗查貂蝉朗读何文,便漫步山梁亭外,不动声色地隐与树后,只听得貂蝉声似银铃,阴阳顿挫地念道:“明月昭昭,当我户牖,条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涯。思尔念尔,惄焉且饥。”知了一听,禁不住一
阵担忧。当年初见貂蝉之时,就感觉她眉宇间显现一股狐媚之气,虽未告知家长,总以为只要好生引导,不至于日后妖冶出格。如今小小年纪,不按指定的诗文读背,竟然诵读《青衣赋》,成何体统。咳嗽一声,上得亭内言道:“此赋本是男儿赞美女子及其对恋人思慕之诗,徒儿小小年纪,不读《女诫》,怎能私自强记《青衣赋》?” 哪知貂蝉回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何不能?”知了道“师言不能即不能,何来为啥?”言毕拂袖而去。小貂蝉虽知先生生气,却也不以为然。
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小貂蝉逐渐成长。自从那日在含羞柳下被人偷窥惊吓后,虽然不敢再去,却总放不下柳儿、树儿那感人的传说。时值夏秋,每当黄昏诵读完毕,禁不住坐于木凳之上。她让丫环灵儿旁坐噤声,自己双手托腮,举头望月,遥想柳儿、树儿情事,再看那天上皎月,联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神话,独自脑海演绎许多故事,自然迟迟不归。家长、先生当然问其原因,貂蝉迟疑间,小灵儿答道:“小姐诵读完先生指定诗文,望月默记,反复玩味,忘却时间,自然迟归。将来若贵为妃,也有这望月亭一份功劳。”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小灵儿的一席话,触动知了先生,第二天就让人制作了一块木牌匾,亲自书写了“望月亭”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挂于亭子上面。从此以后,柳家洼有了个望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