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民俗 > 文化艺术 >

也谈陕北秧歌中的“踢场子”

时间:2016-08-08 18:45来源:未知点击:

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广场群众舞蹈,起源于拜祭天地神灵,诉求风调雨顺的民间祭祀活动。主要分为“大秧歌”和“小场秧歌”,而“踢场子”又是“小场秧歌”中的主要表演形式。它是以踢为主,嬉笑娱乐的民间生活舞蹈,是陕北秧歌的派生产物,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它把人们精神中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内心情感,外化为肢体动作,立体的呈现给观众,使审美对象的内心情结得以舒展,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以慰藉,使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区域得到极大扩充。

踢场子的肢体动作源于古典戏曲舞蹈,经过民间艺人们根据自己的情绪、身态、四肢的随意进退屈伸,离合变化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其讲究:拳出风卷波浪翻,脚起电闪箭离弦,身软如柳露明月,步飞似风水飘船。男角动作潇洒英俊,粗犷敏捷,质朴明快,奔放刚健,体现在气势的刚、健、稳、帅、爽的风格中,动律讲究走、扭、摇、摆、踢,将其本身的气、意、神、韵等有机结合,呈现给观众。女角动作柔美、漂逸,婀娜娇媚,雅秀玲珑,细腻传情,在扇、绸、娟的旋、绕、拌、飘、扬、甩、推、移的动律中,身韵表情讲究闪、颠、柔、脆、俏。男女表演者在表演时,情感纯朴,热烈自然、一招一式配合默契,一举一动寓意传情,走起来象风摆柳,跑起来如水上漂,跳起来似雷闪电,扭起来似春花绽、摆起来如风吹柳,踢起来如波浪翻,有触景生情、即兴发挥的特点。

“踢场子”从动作和气势上分有“文场子”、“武场子”和“丑场子”等,从参予表演的人数上又可分“二人场子”、“三人场子”、“四人场子”和“多人场子”。现在很多舞台舞蹈和舞台秧歌就是“多人场子”的发展、演变和创新。米脂杨家沟、桃镇、姬岔一带主要以“文场子”(又叫“软场子”)为主,重在表现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女角(又叫“包头的”)常以慢舒粉臂,轻蹂莲花,男角(又叫“挂鼓的”)配以白鹤亮翅,金猴摘桃等动作传情达意。

“二人场子”一男一女,常以男穿羊皮坎肩红甩裤,女配粉红上装绿长裤,扭起来如同两只蝴蝶飞舞在鲜花怒放的花丛中,男执宽幅红绸,如风如火,傻仆狂搡。女舞彩扇,飘转似仙。两人时而携手相伴,时而欢舞跳跃,时而你追我赶。男的武,女的文,男的刚,女的柔,男的朴,女的闪,男的三脚不落地,女似蝴蝶绕着飞,男的跳起放一叉,女似荷花水上摆,女的蹲下扇如飞,男的忽忽飘飘绕圈扭。男的来挑逗,女的看似朴面又闪离,三番五次,闪腰挑逗戏嬉,四个方位各演一次,舒意稳闪,动静相宜,武术翻腾,绣花柔细,腰鼓跃打,亲昵趣味,甜蜜情感,巧妙穿插。突然男者半蹲抱住女的大腿部,女的跃起在空中舞开了彩扇,一个闪腰就跃上了男的肩膀上,一手抱头,一手闪扇,一腿跪膀,一腿高跷。男的就地大旋转,女的闪扇不间断,突然男的猛然站立,女的一个翻身下地,双方扭开了大8字。男豪放,女柔美,红绸在扭、彩扇在扭、脸在扭、头在扭、浑身在扭,情在扭、趣在扭、眼睛仁仁在扭,树梢梢在扭,狗娃在扭,红格答答太阳在扭,神仙仙在扭,山在扭,水在扭,太阳对着月亮扭,凡人对着神仙扭,高山对着河川扭,陆地对着大海扭,地球对着宇宙扭,这就是陕北,这就是陕北的人和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秧歌的创新,踢场子已不单单是野场地的单独表现,已被搬上舞台和渗入大秧歌之中,使陕北秧歌的特质、艺术和观赏度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民间的传统的艺术需要创新,但创新不能离开根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更新,陕北秧歌才能换发出新的生机。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