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如在蔬菜大棚中忙碌
文图/本报通讯员常培飞 朱萌
核心提示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野草在路边蓬勃生长,蜂蝶在丛中飞舞采蜜,农民在田间春耕劳作。在米脂县杜家石沟镇柳家坬村村委会,也有一个身影在前前后后地忙碌着,她就是该村妇代会主任李成如。在基层工作了30多个春秋的她,始终发挥着党员模范作用,做事当先锋,做人当后盾,凭着开拓创新的巧劲,踏实苦干的韧劲,从一位朴实腼腆的农村婆姨,一步步转变为自信干练的妇女骨干。
以身作则的先锋者
1983年,为人率直、工作勤奋的李成如被村民选为柳家坬村村委会妇代会主任。她不辜负村民的厚望,除了搞好妇女工作之外,还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身为党员的李成如深谙这个道理,每次有集体项目时,她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为大家。2013年,村上统一规划修建拱棚,李成如和几户村民的梨树和地在规划区域内,因心疼自家的梨树,很多人打起退堂鼓,工作难以开展。“修建拱棚是为了村民有更好的收入,我不带头,村里人的谁愿意干?”于是,李成如带头把自家的十几棵梨树全部砍掉,并挨家挨户地讲解修建拱棚种植的好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大家陆续将自家的地让出来,拱棚也如期建了起来。
前几年,柳家坬村被确定为重点旅游区,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村委会研究决定修路。道路规划区域内有农民的田地,虽说修路是为了村里,可大家心里都不乐意。李成如为说服村民,又冲在前面,把自家的田地率先让出来,并积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如今,路通了,每年有大批游客驱车前来一睹柳家坬的山山水水,村民们也靠这条路致了富。
李成如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2012年,村里的几口水窖因修路堵塞,村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大家众说纷纭,等到真正需要人干活的时候,大家都面面相觑没人应声。“群众吃水最要紧,这件事我揽下吧。”她毛遂自荐,组织全家人拿着工具从早挖到晚,将水窖全部挖通,解决了30多户100多名群众的吃水问题。通过这件事,村里人都说,别人怕累怕脏,只有她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是群众的好干部。
敬业奉献的好劳模
村务工作繁多,村上干部人手不够,热心的李成如顶起工作的半边天,很多棘手的工作都是由她完成的。2009年,村上新建的16座日光温棚因人手不够,到2010年都没有及时做排水和后续工程。几场大雨导致棚内和周围大量积水,得知情况后的李成如,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新建的大棚垮掉。她顾不上通知其他人,拉着儿子和女儿就直奔大棚。暴雨中,她和儿子挖壕,女儿打着手电筒,一家人齐心协力排水。后半夜,手电筒坏了,女儿撑不住哭着跑回了家,她和儿子在暗夜中,冒着暴雨和生命危险挖出一条长约120米的排水壕,为村集体挽回近30万元的经济损失。这场暴雨整整下了三天两夜,大棚却完好无损。事后有村民问她:“你是妇代会主任,挖壕工作不是女人干的事,你在暴雨中干这么重的活,不是自己找罪受吗?”她笑了笑说:“只要村里没损失就好,至于危险嘛,我也顾不了那么多。”后来,经村民提议,村委会一致通过,对她在这次抗洪救灾行动中的表现奖励5000元,她却断然拒绝。
作为村委会的一员,李成如身兼数职,既是主任,也是后勤。做饭、采买、打扫卫生是她经常做的工作。有时一个电话,还在家里做饭的她,就急急忙忙丢下手里的活,跑到村委会帮忙。丈夫经常埋怨她,自己家里的活都干不完,还为村里帮忙,一碰上工作连病都忘了生了。也有人劝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天跑东跑西,何苦让自己那么累。她摇摇头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能做的一定做,我代表的是咱柳家坬村,我要是尥蹶子了,人家会说柳家坬的不好。”辛勤的工作,一流的业绩,使李成如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扬,市县妇联多次授予她“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作者等称号。荣誉面前,她不骄不躁,淡然处之。
勤劳致富的实干家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温棚种植是个辛苦活,温度高了要放风,温度低了要盖棉被,有时在里面一干就是一整天,劳累时腰都直不起来。很多人受不了这份苦,纷纷跑去城里打工,村里务农的人越来越少,李成如却一直坚守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辛苦,换来的是秋收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我也没什么文化,别的我也不懂,农民嘛,还是吃点苦实在。”她轻描淡写地说。
在村里发展瓜果蔬菜产业的路上,李成如功不可没。她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到拱棚种植的好处,并多次向县乡提出修建拱棚的建议,为村民找到一条创业致富的好路子。她注重学习,通过电视、网络、科技培训等多种途径,了解相关致富信息,积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她还提倡科学种植,只要一有学习的机会,她都会积极参加。通过技术学习,她种的梨个头大、水分多、味道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奖励。在个人带头致富的同时,李成如也不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她经常向村民讲述自己的致富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主动为乡邻们排忧解难。
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李成如是个天生的热心肠,对待乡里乡亲,总是能帮就帮。2010年冬天的一个夜里,雪下得特别大,辛苦了一天的李成如早早睡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邻居常队连突然失去意识,瘫在炕头,家人着急得不知所措,就找她来帮忙。得知情况后,她急忙叫来儿子,冒雪开车将老人送到医院急救,还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经检查,老人是突发脑溢血,医生说再晚来一步,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常队连的家人连声道谢,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人没事就好,邻里邻居的,就不要说谢谢了,应该的。”
2014年,邻居常德银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老人一人留守在家,因年纪大了,吃饭成了问题。李成如知道后,热情地招呼他来家里吃饭。一顿饱餐后,老人待得不想回去了,她就让老人在家里住了一周,帮忙洗漱、穿衣、做饭,细心地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直至邻居把老人接回家。
与人为善、以和为贵,是李成如的家风家教。前段时间,她的儿媳做生意亏了本,儿子气不打一处来,天天和儿媳闹矛盾。她得知情况后,没有埋怨儿媳,而是归劝夫妻俩和睦相处,“钱亏了可以再挣,既然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就要相互照应,生意亏了是一家人的事,要共同承担,要相互扶持。”
“我就一个普通人,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工作。”她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朴素世界观。对待工作,她恪尽职守,勇当先锋;对待邻里乡亲,她古道热肠,倾力相助;对待生活,她乐观向上,踏实肯干。朴实、热情、能干、善良,这是村民们对她的评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党员的先锋精神,用真诚、热心和勤劳,赢得村民的信赖与尊重,书写着自己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