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教育 > 文教新闻 >

<<盘龙周报>>总第一九一期

时间:2016-08-09 14:16来源:未知点击:

                                    米中盘龙文学社主办
                                 指 导 老 师:李树林
                                 主      编:冯  芳(高3·1)
                                 第九届编委: 吕  佳(高3·13)
                                 李  杰(高3·13)  苏  鹏(高3·3)
                                 贺玉洁(高3·13)  姬彦东(高3·6)
                                 张  婧(高2·1)   郭  歌(高2·2)
                                 窦  康(高2·3)   杜  倩(高2·14)
                                 姜  帅(高2·13)  高  霞(高2·14)

                    2006年12月25日   责编:冯芳


                                 米脂中学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高中的评估验收
2006年12月9日,陕西省教育厅标准化高中评估验收专家组对米脂中学申报“省级标准化高中”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结果为合格。这一结果标志着专家组对米中近80年的办学历史和成绩的肯定,也标志着新一届校领导班子确定的“一年理顺、二年改变环境、三年建成省标准化高中”的目标即将实现,更是对我校近四仟名师生的鼓励与鞭策,将载入米脂教育的史册。                                              (李树林老师报道)


                                            通讯员童玉龙老师报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米脂婆姨”的杰出代表、米脂中学的优秀学子,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原医院副院长,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顾问尤祥斋(女)同志前不久去世后,其亲属遵照尤老生前遗愿,把她生前所有积蓄20万元全部捐给米脂中学,设立“尤祥斋女生助学基金”,以帮助在米脂中学就读的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女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她们自强不息,早日成才。
    10月13日,尤祥斋同志的亲属根据尤祥斋同志生前遗愿,把骨灰撒入米脂县十里铺乡“六烈士”牺牲地——无定河畔。随后,其亲属又来到尤祥斋同志的母校——米脂中学参观,重温了尤祥斋同志的革命经历。尤祥斋原名刘芝兰,1912年出生,米脂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米脂县妇女协进会主席,后受党组织委派到京津一带做地下工作。曾任察哈尔省抗日妇女救亡会主席。1933年与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结婚。1934年在河北省军委做机要交通工作,同年10月,因叛徒出卖在天津被捕。出狱后辗转到延安,任陇东环县妇联主任,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抗战胜利后,历任晋绥边区行署卫生科副科长、行署门诊部副主任、晋南工委妇委书记、临汾人民医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尤祥斋同志先后任北京妇幼保健所副所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人事科科长,后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简讯(一)米脂中学教务处和教研室于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讲活动。青年教师报名踊跃,准备认真,课件制作超前,体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经过激烈的角逐,经过评委认真细致的评议,评出理科一等奖两名,他们是杜攀雷老师、白成义老师;二等奖四名,他们是艾利霞老师、王冬玲老师、聂秀新老师、赵玲老师;评出了文科一等奖三名,他们是王永刚老师、李青老师、朱艳老师;二等奖六名,他们是张瑞瑞老师、高霞霞老师、高元元老师、冯改梅老师、王俊宁老师、张协锋老师。 (李树林老师报道)


简讯(二)2006年10月,在榆林市教育学会和榆林市教研室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国庆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周纪龙老师的学术论文《浅论曾国藩与清政府矛盾关系的演变》荣获一等奖;艾文奇老师的论文《数学解题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马福俊老师的论文《浅谈课改认识的几个误区》、徐保国老师的论文《一题多问在高考综合中的教学应用》、马金针老师的论文《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王盈盈老师的论文《历史教育如何走出尴尬》、井致荣老师的论文《高中英语情境教学探究》、李宁老师的论文《浅论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葛辽宁老师的论文《谈艺术课程教学的转变》、艾克宏老师的论文《化学课堂中的精讲巧练》、童玉龙老师的论文《高考作文如何获得发展等级分》均荣获二等奖;闫永忠老师的论文《浅论高中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罗立新老师的论文《对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惠湘宁老师的论文《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体会》和秦宏飞老师的论文《让初中历史教学步入现代生活》均荣获三等奖。                                                (李树林老师报道)


简讯(三)2006年8月18日,在陕西省2006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此活动中,米脂中学冯海瑞老师的学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荣获一等奖。
 (李树林老师报道)


   惠风和畅,芳草如茵,走进校门,迎面“米脂中学”四个字鲜艳夺目。放眼校园,白杨挺拔,雪松苍翠,绿藤掩映,生机盎然。伴着琅琅书声,漫步于古朴典雅的生态走廊,犹如穿行在灿烂的文化殿堂;抬阶而上,款步走近宏伟的综合大楼,如航行在浩淼的知识海洋里。单这大概印象,相信你对米脂中学的神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回过头来仔细观赏一下这美丽的“图画”。图书楼,教学楼布局错落有致,使不大的校园面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尤其值得人称赞的是主教学楼;设计新颖别致,在高楼林立的闹市里显得庄重典雅,走进去,犹如踏进了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一切是那么的优雅宁静。坐落在图书楼、科技楼中央的是大方的国旗台和主席台,花岗岩的底面,宽敞的大理石扶梯更是气派非凡。生态走廊更是全校视觉的聚集点。生态走廊是生态环境设计的主笔,配似四季常春的树林,并铺以草坪、花坛,形成校园生态环境之精品。短而精巧的生态走廊使整个校园富有韵律和变化。通过长长的楼梯,走近了又一庭院,这是米脂中学最早的校园──三斋院,欣赏完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校园,再来领略这古朴典雅的旧式校园,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如果说现代化校园使我校如虎添翼,那么旧式校园就是盘龙脚下巨龙腾飞的起点。这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闯王精神和文化气息……纵观米中,唯一让你感受到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处处成景,处处成画,目不暇接。


                                               说“忧患”

                                         高三(3)班   祁虎成
   “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忧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古人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比喻,这种思想被概括为居安思危。越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越容易迷失方向;越是在事业的高峰,人们越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忧患意识可以使我们防患于未然;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上克勤克俭,严以律己;可以激励我们发奋图强,抗争命运。忧患意识意味着顺境中的未雨绸缪,繁荣中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是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腾飞的先决条件之一。
    历史上因为没有忧患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举不胜举。清政府闭关自守,毫无忧患意识,八国联军一入侵,就直插北京,国土丧失,条约横飞,耻辱至极;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敌北方游猎民族之势,一再退让,大片国土丧失,也是没有忧患意识而造成灾难的事例。项羽的失败,李煜的被捉,《红楼梦》中贾府的破落,李自成的兵败,皆出于无忧患意识。
    而有了忧患意识就有了崛起与振兴的源头;越王勾践,臣薪尝胆,终得化败为胜。刘邦鸿志,会用良将,终成霸业之基。我国建国之初,力主研制原子弹、氢弹,终于在沙漠荒原中爆炸成功,国家安全基石己稳。日本时时有忧患意识,把从中国进口的煤炭藏于海中以作备用资源。他们不时壮大自己的科技实力,从儿童就开始忧患之教。我国的创建节约型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也是忧患意识的体现。06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强调,共产党人更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中不被淘汰,才能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迷失方向。大到国家、集体、小到家庭、个人,都应当树立忧患意识。


                                              与屈原的对话
                                          高三(16)班  张龙龙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屈原一生创作很多,他敢于直抒胸臆向老天提问,便有了《天问》,后又有《离骚》。鲁迅更是对此评价甚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10个字中也肯定了《离骚》重要的艺术价值。
     面对着那一片片涟漪,我的所思所感慢慢的飘向了远方,长久地景仰着一代伟人。


                                                  “借”之美

                                              高三(14)班  朱文

    世间因为有万物彼此间的“借”,而使生活丰富多彩、美丽动人,也使生命充满生机、和谐融洽。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小船和风帆,没有不竭的动力,却凭借流水和风力,以雄壮之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威严;流水和风力,本无躯体可言,却凭借小船和风帆,证明了自己的伟岸。
    它们正是凭借着彼此的特点,成就了自己。正所谓:物物相“借”,风景无限。
    而在我们人类之间,老师凭借学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学生凭借老师,开创了自己的天地。病人凭借医生,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医生凭借病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君王凭借自己的臣民,成就了自己的一方霸业;臣民凭借君王寻求一所安居的家园……
    人们总是在彼此的交往中,凭借别人,成就自己。不正是:人人相“借”,安居乐业吗?
    但在多数情况下,却有人与物的相“借”。农民凭借田地,收获着粮食;田地凭借农民,装点着自己,老师凭借粉笔,放飞着希望;粉笔凭借老师,将自己的痕迹留在老师的发间。诗人凭借万物,抒发自己的情感;万物凭借诗人,展示了自己志节……
    或曰:人物相“借”,情感万千。
    间正是有物与物,人与人和人与物的相“借”而使生命魅力无限。如果万物不存在彼此的“借”,那万物就将孤寂、荒芜,令人无半点留恋。
    放眼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增多。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物与物,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借”彼此间的关系,正确而恰当的“借”其利,除其弊,协调万物关系。中国将“借”此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世界也将彼此同“借”,共同创建人类美好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