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教育 > 文教新闻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解读

时间:2016-08-09 14:16来源:未知点击:

★★★★★★★★语、数、英★★★★★★★★

 

********语文*******

今年的全国语文高考大纲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上,与去年一致,有利考生安心备考。 

 

考纲较去年有以下4点变化:

 1.“语言知识和评议表达”题中,识记要求“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两点均删除了去年“常用”的限制(去年表述为普通话常用字、常用汉字)。

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

2.在“表达应用”中,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从去年的最后一项,调至倒数第二项,且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

这说明在今年的高考中,强调了审题的准确,强化理解能力的考查。加入“生动”二字将考查上升到语文素养层面。这要求考生要开阔眼界,复习时融入时代感鲜明的素材,这一点与新课程的理念完全一致。这不光体现在仿句题中,还体现在写作、阅读题中。

3.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中,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表述是将去年的两条表述合为一条,更加简洁明了,不涉及实质性的变化。

4.在“写作”的考查要求中,今年增加了星号注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高考大纲首次提出要对错别字扣分,引导考生规范书写。

 

考纲解读
通过全国大纲来看,今年的语文试题会难一点。因为,考纲中强调灵活性,在深度和广

度上都有提高,这直接影响难度。
     大纲中在语言表达方面增加了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这就扩大了考查的范围。“这点直接涉及作文。”于老师认为,这样一来,今年作文写得好的考生将占有优势。在字音和字形上,删除了“常用”的限制。也就是说,考试有可能考查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字。因此,今年语文成绩很可能拉开分数层次。
     此外,往年高考语文对作文的要求是错3个字扣一分。今年全国考纲提出错1字扣1分。虽然,辽宁省并未最后确定作文错字扣几分。但是,学生都应该以此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假如作文错字多,评卷老师会认为该生基本功较差,最终影响作文成绩。于老师提出建议,应考中如果作文写作遇到叫不准的词,不要为图新鲜而贸然采用,可以换一个表意相近的词来代替。
     复习中,建议考生学会抓答题规律,即规范答题,问和答要百分之百对上。同时,进一步梳理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在临近高考时,作文要作为主要方面来复习,从拟题立意直到文中的论据,都可以提前准备一些。

复习建议

复习应在继续巩固基础的同时,对突出的问题要逐一攻克,要掌握答题技巧。

1.语言基础选择题。①语音认读、汉字识记两题要注意训练的数量,只要量的积累到位,并不时回望,解决此问题不难。②成语一般在运用中明确它的用法,一些褒贬两用的成语要注意。③病句。要熟记6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③标点符号选题要在运用中明晰规则。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本实词、古今异义、固定格式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要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本,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需要适量做题、培养语感、总结规律。

3.诗歌鉴赏。“三看”即看题目和作者,看题材和体裁,看注释。“四步”即第一步要分清体(题)裁,第二步要体会意境,第三步要明辨手法,第四步要咀嚼字词。

4.语言表达(主观题)。该题今年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检测: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内容也将是多样的,但一定是突出实用性,如往年要求考生写颁奖词、对联、公益广告词等,这都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注意关注生活,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功能,在表达时要特别注意今年新增的要求。

5.作文。近年来,高考作文向限定材料作文回归,审题难度无疑比话题作文大。作文的审题必须努力做到“切合题意”,一要抓材料关键词,理顺逻辑关系,揣摩出题意图。并要读清题干要求,选择恰当文体。

 

********数学*******

 

大纲解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备考的航标。200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更加强调对数学基础的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遵循“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的命题原则。考生在复习时要按照《考试大纲》调整并优化下一轮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008年《考试大纲》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的考查。

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可以发现:不仅在“考试性质”、“考试要求”(即对数学高考提出的总体的命题要求)中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且在对具体的“考试内容”的考查要求中突出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试大纲》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在《考试大纲》对具体内容的要求中,对第三层次的要求占的比重相当小,仅出现以下几处:“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熟记导数的基本公式”(但实际高考命题中,属第三层次的要求还不止这些),其它的则是“了解”和 “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见《考试大纲》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试大纲》“要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

通过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其重点内容集中在函数、导数、三角函数、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是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复习建议:研究考纲突出重点 构建知识网络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而也是备考的准绳,特别是在冲刺阶段,时间更加宝贵,考纲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 弄清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对于要重点复习、重点突破,同时注意各部分知识各自的纵向联系,和它们之间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避免走弯路,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优化备考。

  《考试大纲》对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立体几何、导数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这些内容是 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将以这些内容为背景来命制解答题。对这些重点内容必须重点突破,其策略是:总结规律,明确步骤;强化训练,熟练掌握。

   高考命题的一个秘诀:简单题+简单题=难题。 由《考试大纲》所提供的命题原则——“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以及本书中对样题的剖析可知,现在的高考考查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几个重点和热点考点内容的有机组合,其实它们都是来自简单题,在备考过程中,再不需要“深挖洞”——在各个考点上向深度、难度进军,而只需“广积粮”——系统掌握知识,再综合 运用它们;在解题时,心中也会底气十足,再也不会一遇难题就胆怯。

  现在的高考注重“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只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如何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 《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考查这些考点的常用题型有哪些?

  ②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联系;为了理清联系,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表,在画图表时,应注意各考点之间有哪些联系?哪些属于知识的交汇处。

  ③对照《考试大纲》,理清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对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灵活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英语*******

 

2008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测试深度的要求有所加大。词汇增加,题材增多,阅读量增大,语篇意识增强。命题“稳中求变”,以知识为本,以能力立意,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能力和应用”始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008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已新鲜出炉,各地的高考补充说明也纷纷出台。总体来说2008年《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稳中有变,全国版《考试大纲》没作任何变化,只有少部分省市卷适当有些调整。

  一、词汇要求提高

  200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的要求较2007年有明显提高。北京市也增加了91个单词。海南省从2007年开始就增加了对词汇的要求,要求考生学会运用3200左右的单词和360个左右的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加大词汇量 的考查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考纲稳中求变

  2008年全国绝大多数试卷没有变化,各地试卷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上与去年相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这有利于高考的安全、公正、科学、高效和平稳过渡。

  2008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上会有所拓展。英语考纲非常重视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考纲中列出了阅读要在高考中读5篇文章,但这5篇文章的长度要求会有所增加,达到3000个单词。 对题材的要求可能也会加大,比如增加文学阅读,加大科普短文的阅读份量等。高考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篇意识。听力、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考查的,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要给你设一个完整的情景。这样命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语篇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可见思维能力是考纲强调的一 个重点。

下面结合新考纲及历年高考的情况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2008年高考英语试卷命题态势作一分析。

  宏观态势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2008年的高考英语命题会保持以往的“平稳”命制风格。

  命题依据: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参照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订本学科考试内容”。近年的高考英语命题严格地遵循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科学的导向作用。

  命题指导思想:高考强调“选拔性考 试”的特点。考纲要求“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作用”。近年的英语高考命题体现了“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和“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较好地体现了改革精神。

  试题设计原则:“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符合考纲中有关“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如考纲对“听力”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 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可见考纲把“理解主旨和要义”放在了首位,从命题形式上规定对语篇的考查。考纲从“具体信息”和“简单推断”两个方面对考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要求。

  高考题把重点定位在语篇上。考试基本上是在语篇中进行的。考听力是在一个个对话中进行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短文改错都是这样的, 即使是单项填空也要给你设一个完整的情景。现在的英语高考都是通过在语篇中的考试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所谓“语篇”是指能完成交际任务的最小语言单位。 无论是听力、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作为命题的基本内容,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设题中强调通过语境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际运用中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原则。

  具体命制原则:高考英语测试定位为语言交际能力测试。语言知识题的命题原则是: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应用题的命制原则为: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

  试题难度系数:从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英语试卷看,多数英语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得还比较好,大多数保持在0。55—0。65之间左右。中等难度的试题 占试卷的绝大多数,符合考纲中有关“试题难易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 的要求。2008年的高考英语题难度在整体上会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

  试卷改革走向:考试大纲对考卷题型形式采取了宽容,灵活的态度,未作统一要求,只对题型作了一个大概的描述,考纲提到“试卷一般包括多项选择 题、完形填空题、听力填空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题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2007年全国各地命制了18套题型不尽相同的高考试题。命题的多元 化和试题结构的多样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适应了全国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点,加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同时命题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增加试题的地域特色,试卷的地方特色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尤其在写作题的命题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如今年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就可能成为南方各地考卷的命题热点。

  微观态势

  从微观的角度看,题型设计会“稳中求变”。知识为本,能力立意,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能力和应用”始终是考查的重点。

  听力

  听力难度和速度较去年会有所加大。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考生的听力要求会有所提高,如“要求考生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等。测试的重点放在理解上,而不是辨音上。主观性试题会增多,如新增听力填空题,听力答题等。听力语速的提高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估计语速一般在120—150wpm之间。

  语法和词汇

  高考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重点考查动词,考查动词的题一般占一半以上。近几年加大了对词汇的考查力度,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辨析比例逐年增加。比如湖北卷的单选题就是以考查词汇为主的,而考查语法则放在主观题“完成句子”题当中。

  阅读

  阅读理解的题材和体裁会继续保持多样化的态势,语言材料会更新、来源更广、更地道、更真实,更具新颖性、教育性、可靠性和可读性。材料多数来源于最新的国外书报时文。题型设计上,细节考查题居多。有些省市的高考说明提出了“理解文章的基本逻辑结构的要求”,这就说明对短文的主题句段、语篇结构的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等的考查会有所加强。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多数会考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也可能考查议叙结合、以叙为主、富有哲理的论说文。材料可读性强,具有教育意义。选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符合高中考生的认知水平。能综合考查考生语篇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用的综合能力,短文内容完整,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选项设计以情景意义为主,以实词为主,思路具有一定的干扰性。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题的考查会进一步弱化。短文改错题的短文以记叙文为主,题材和语言都符合高中考生的实际。考生平时在书面表达中常出现的错误也就是短文改错要考查的重点。错误类型设置相对稳定。错误类型主要涉及一致性、基础语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相对来说可能变数较大。绝大多数省市会采取指导性写作和开放性写作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活考生思维,留给考生一定的自由表达空间,以利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题材会突出时代精神和实用特色。“南方雪灾”、“民生改善”、“2008年奥运会”等方面的题材尤其值得考生关注。

 

★★★★★★★★理  综★★★★★★★★

 

********物理*******

 

研究《考试大纲》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的含义,把握好要求的能力层次,只有这样才会尽量少做无用功,增加复习的有效性。本辑解读、研读考纲的本质,将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导考生来理解、琢磨和感悟。

  整体解读2008年《考试大纲》

  2008年的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08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对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与去年持平。

  从《考试大纲》以及《试题调研》第6辑对考纲的解读来看,2008年高考将会重点突出以下几点:第一,突出对主要学科知识的考察,物理科高考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涉及这两部分的试题会达到80%以上,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主干知识中的非热点问题的出现可能性;第二,对于提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力度有所加强,如图像、图表、数据列表形式的题目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突出对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和信息题的比重会加大。

  预计2008高考物理试题会具有以下特点: (1)凸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体现高考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与推动作用;(2)继续加大考查能力力度,命题设计将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3)重视考查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4)强调人文关怀,较好地处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5)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6)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7)实验试题强调设计和探究能力,实验题命题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但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对原实验给予改造、改进和创新,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实验在高考中占据较大分量,这里简单的就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能力解读:

  对高中阶段要求会做的分组实验,必须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 做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会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1)应独立、认真地完成规定地各实验,因为自己认真做实验与看别人做实验和听别人讲实验所得到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尽管高考只能以笔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但高考中的实验题,还是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是认真做过实验的,哪些考生是没有认真做过的。

  (2)能灵活地运用学过地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另外,已经学过的演示实验,也属于实验考查的一部分要求,要通过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条件、环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不仅要掌握已做过的那些实验,而且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其他的实验,当然这应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这方面的例题很多,特别是近几年的实验考题,明显地加强了这种能力的考核。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在学过的实验基础上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

  考查特点:注重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仪器及装置的识别;实验条件的控制;处理实验数据和有效数字的能力;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这种考查主要 是把误差分析放在设计中或语言表述中,而不是要求计算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实验原理的简单理解。设计原理图装置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能力这个是近年重点考查对象,与课程改革趋势强调实验创新能力、实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方法能力是一致的。

  【样例5】

  (2007年海南卷)  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 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能力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测定固体材料折射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去处理测定某种透明液体折射率的实验。 重在考查考生能从具体的、个别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别处,用它们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的实验能力。

  在《考试大纲》中,虽然把目前要考查和可能考核的能力列出几个方面,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密切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分列出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考生了 解得具体一些。实际上,求解每道物理试题常常需要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说某道试题只考查某一种能力,而且对能力的考查是离不开具体知识的。通常,每道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了考生某些能力的高低。

 

********化学*******

 

200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在内容、题型、分值等方面均没有变化。坚持“稳中求变”,向新课标靠近。突出教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考查中学化学主干内容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知识,淡化记忆性知识,强调思维开放性、探究性、批判性,在基础中综合,在综合中创新。

今年的化学考纲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固定“8+4”的模式,即8道选择题,4道大题。

突出四点能力的考查:

  一是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是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即强调知识整合、理解、运用的能力。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环保、新的科技信息、当年社会重大事件都出现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这就要求考生知晓外界事物,能结合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突出实验考查,主要考查操作能力。

  四是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这要求考生思维严密,答题准确规范,并能抓住要点。

  二轮复习建议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缺补漏;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应试能力。

  1.完善和深化知识点。知识点的深化要采取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并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下,考生可进行专题训练,其功能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一起构成“集成块”。

2.提高应试能力。普遍的做法是将限时训练和学科内综合训练相结合。例如选择题限时训练。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养成习惯,做选择 题不能太快,以免失分,因为每道题为6分,失分太不合算。题目可以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各省市的模拟题中去挑选,难度不宜太大,以容易题为主,顶多出现一道中难题。

3.关注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近年来像诺贝尔化学奖、环保、新的科技信息,就是说每年那些社会重大事件都可能出现高考化学试题中:

(1)06、07这几年,诺贝尔化学奖,以及我们国家在06年年初、07年年初,还有08年年初,国家对重大的国家科技奖这样一个奖励,特别是今年元月份,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对两位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两位教授专家进行了奖励,一个是生物学科的,是生物学科当中的绿色链的结构,还有一个化学学科的,涉及到金属冶炼等的问题。

 (2)2008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有两个重大事件,一个是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30年涉及到的,我们这些年来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物理、 化学、生物这几个学科当中,我们在世界上领先的内容。除了这些内容当中,2008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开好奥运会,这是全国一个人民共同的心愿,我们要开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最近我们发现化学当中有一种分子,它的结构跟奥运五环特别像,所以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或者说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与最新的科技(神七、嫦娥一号)和开好奥运会相关的这些问题为背景材料所出现的题目。

  4.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例如要求学生45分钟做4道学科内综合题,这样的时间有些紧,但可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提高阅读、审题能力,并及时纠正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另外,这一方法还可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生物*******

 

考纲基本没有变化

与去年全国高考的生物考纲相比,今年的考纲基本没有变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考察的核心。

2008年生物《考试大纲》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考试大纲》经过多年的修订已经比较完善。2008年高考生物试题将继续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继续围绕能力考查这个中心,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现实问题,试题将圆满完成其各项考查功能。

 

考纲对能力的要求

理解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最根本的核心要素。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表述是按照由低至高三个层次进行说明的。一是对生物学知识本身的要求:既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对知识再现方式的要求:能用多种形式(文字、图表、图解等)阐述生物学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三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中另一核心要素。《考试大纲》从四个不同层次作出了全面的要求:一是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对考纲所列17个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技能的要求以及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要求。二是验证实验的要求。对简单的生物学事实进行验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三是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是2008年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四是对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是最高能力层次的要求。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方案,也可以是其他方面,评价和修改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试题目标来进行。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等方面。考纲列举的获取信息能力包括:一获取信息解决 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二关注社会热点信息的能力。前者要求从试题给出的文字、图表中捕获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后者则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善于用学科的眼光 搜寻有用的重大信息。两点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链接,引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广泛存在于高考生物的各类试题中,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综合运用能力是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总体要求,其包括范围最广。前三项能力要求更多强调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本项能力则要求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其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近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学生得分较低的题大多是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复习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应加强掌握实验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能够分析、解释,推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文  综★★★★★★★★

 

********政治*******

 

总体来说,文综考纲保持稳定。政治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有两处变化:关税原来是和对外贸易并列,现在被纳入对外贸易;2006年的宏观调控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说法上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改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

  

备考建议

  一、了解高考特点

  2008年《考试大纲》仍然坚持已确立的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这便于考生从中揣摩命题的趋势。考生必须明确高考能力测试的形式,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与训练。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特点。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问,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分析和解释。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政治试题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亦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

  5、宏观话题、微观切入。近年来,政治试题的显著特点是“高立意与小切口的统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把握的结合”。

  6、关注文化现象,体现人文精神。近几年来,政治试题经常引用古文、古诗词、漫画等构成情景材料,这体现了文综试题具有人文科学的特质,同时也体现了对多样文明的尊重。

  

二、优化冲刺对策

  1、要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但是考察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思路一直没有变化。“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夯实基础才是根本。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两结合、一强化”即重点的主干知识与全面的复习结合、知识宏观构建与微观构建相结合和强化知识记忆。

  2、要关注社会热点,将热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绝不回避热点,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社会热点在高考中只是命题的出发点,一般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考生要学会在不同情境和设问下如何调用知识、整合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复习中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知识带热点;二是专题热点带知识。

  【需要重点把握的有党的十七大、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宏观调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传统文化与文化建设。】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开展热点研究,找准切入点。还要坚持实际联系理论。热点专题复习不同于媒体上的时政分析与评论,应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落脚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或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3、要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考生重点关注以下能力:①审设问的能力-要能明确题目设问要求,弄清设问指向;②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能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其关系,提取材料中包含的信息;③整合知识的能力-要能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避免张冠李戴、知识错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答案的布局要有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做好总体规划,考生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⑤规范表达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答案要富有条理性、逻辑性、专业性。

  4、考生必须努力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知识,注重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5、要整理错题,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历史*******

 

  2008年高考在考查范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有考题的新尝试和新突破,会充分体现“稳中求变”“考知识更侧重考能力”的思想。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不但要对《考试大纲》所列考试内容掌握牢固,更要注重培养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去年相比,历史考纲变化很大,新增一批知识点,突出物质文明的考查。

  1.增加一些经济知识点的考查,侧重物质文明的考查。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更强调人类文明与经济生活的发展,更关注民生与改革。如增加了庆历新政、洋务运动等知识点。

  2.增加对农民问题的考查,涉及农民改革、农民起义等。如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3.增加古代制度创新的考查,强调制度创新。如府兵制、募兵制、西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刺史制度等。

  4.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论战。如增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等。

  5.部分提法有变化。如世界史部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变为“拿破仑帝国”;删掉了苏联的建立,突出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增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亚洲经济发展中,增加了“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这些知识点有调整

  新增知识点:西周的强盛、井田制和分封制、夏商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编户齐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府兵制与募兵制、隋唐时期社会生活、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史学、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与重新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政府的“新政”与“预备立宪”、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

  强化和细化知识点:洋务运动的效果、戊戌变法的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及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提法有变化知识点:如袁世凯专权、三大改造、经济建设方针的确立、拿破仑帝国。

  合并知识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删除的知识点:苏联的建立。

  二轮复习建议

  1.对考纲增加的知识点,学生要加强学习,尤其要进行理解性记忆。

  2.把握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关注时政热点,这些热点体现国家意志,又是老百姓关注的大事。比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科技革命、民主法制、社会和谐、新农村问题等。

 

********地理*******

 

 

地理:考点略有增删

2008年高考地理考纲在考试内容上变化不大,平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陆地”的考点中,表述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而不是“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的变动”。“陆地的运动”要比“地壳的变动”内容广,实际上是扩大了考点内容,考生不仅要掌握地壳的变动,还应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和水的循环运动。

2.“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是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

3.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

4. 删除“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考点。

5.今年考纲中世界地理内容中增加“东欧”内容的考查,省略了“北亚”部分,应引起注意。

  二轮复习建议

1.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2.加强区域定位与读图训练,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 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中部崛起、长株潭地区、武汉城市圈、滨海开发区、云贵川地区、闽浙台地区、黑海地区等热 点地区,再如“奥运”、“雪灾”、“地区冲突”、“农业”、“能源”、“交通”、“金融”与贸易等焦点问题。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