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闻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新闻 > 省市新闻 >

记者回访:陕西榆林米脂县的香菇扶贫之路

时间:2016-08-08 15:23来源:未知点击: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镇马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七里庙村,这个村子很穷,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平淡。中国乡村之声的记者在去年曾做了一篇报道:驻村扶贫干部张雷威在这个村寻找了3位能吃苦的村民,帮扶他们种香菇来实现脱贫。

  如今,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们香菇种的怎么样?平淡的生活,会因为脱贫的举措而发生根本的转变么?

  7月的陕北,烈日炙烤着大地,让人打不起精神。米脂县乡间的道路上、田野里鲜有干农活的人。在七里庙村村头的一处空地上,有2个塑料大棚,村民李长占正在棚内忙碌。

  李长占:香菇一个周期是6个月,出一茬菇往菌棒里注一次水。

  七里庙村的贫穷是远近闻名的,走进村里就能感受到村民生活的贫困。李长占、李永斌、李华是七里庙村的村民,这2个大棚,就是他们3个人合伙建的,他们决定种香菇来脱贫致富,可是在黄土高原上,脱贫致富需要直面很多的困难,缺水就是其中之一。

  李长占:我们水从底下水塘里提上来的,水现在这两个棚还够用。

  李华说他们村在山沟沟里,不在山顶,水井相对好打,这一点是很令人欣慰的。

  李华:我们自己打的井,在石头下面20几米,有的地方50米都没有水,关键一个位置和方向。现在用水量大,扩大规模必须要好好挖深一点的井。

  以前,七里庙村种植的作物,掰个指头就能数过来,李长占、李永斌、李华这3个人建大棚种香菇,打破了村里的宁静,他们是能人。这几个能人为什么要建大棚,为什么要种香菇呢?一切的一切,要从2015年说起。

  张雷威:温度是自动调节的,到了那个温度就关了。产生5到10微米的光辐射,对这个蘑菇的生长,和人体都相当好,而且这个耗电量很小很小,将来把这个东西给你引进来。

  李永斌说,有个叫张雷威的驻村扶贫干部,去年带着他们到山西考察,种香菇就是他的主意。

  张雷威:先把蘑菇大棚盖起来,看效果如何,通过香菇种植让它每年都产生利润,等于先叫能人致富,再带动大多数贫困户致富。

  在张雷威的帮助下,三个人得到了很多关于香菇种植的资料,2天的考察,2千多公里路,他们动心了。

  李永斌:我们村大体是以农业为主,小部分有养殖的,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农业上收入是非常薄弱,年头不好了可能就会绝收。

  李华:我们三个人都能干,我们三个关系非常不错。

  李永斌:我们三个人都能吃苦,都有想法。

  张雷威:这是米脂县历史上第一个种香菇的,一定要保证成功,咱操了这么多的心,下了这么多的功夫,一定要成功。

  李永斌:是啊,成功不了咱的辛苦都白费了。

  时间滴答滴答地往前走,一切仿佛还在昨日,如今,李长占、李永斌、李华的香菇,已经收获了两茬,棚内的菌棒上,稀稀疏疏地冒出了一些小的菇头,第三茬香菇的收获近在眼前。李华的老婆说:

  李华的妻子:我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来帮忙采菇,有失败就有成功。咱发展着看,现在我们比较踏实了。

  什么是踏实?2015年决定建香菇大棚时,李长占、李永斌、李华三个人,几乎拿出了三家全部的积蓄,当时他们所拥有的,只是扶贫干部认真努力的帮扶、自己能吃苦有胆量,以及对香菇栽培技术的粗略掌握,为了脱贫,他们做了一次冒险,建大棚是下赌注,心是悬着的,而如今,香菇已经收获了两茬,赔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李永斌说:

  李永斌:现在最担心的还是效益,销量不行的话就不赚钱了。

  不会赔钱确实让人踏实了,那为什么不能多赚钱呢?因为规模小。

  李永斌:我们的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掌握,导致我们不敢大量的发展。别人订货我们不敢拿大单,怕赶不上人家的需求。

  听到李永斌的表述,李华着急起来,因为在他的心中,影响效益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李华:我们给人家的东西比较单调,就只有香菇,不像蔬菜门店什么都有,人家酒店第一怕断货,第二是人家的单子早就配好了;另外一个今年棒子有些问题,不算那么理想,产量数量上不去,肯定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还有地势跟水资源有制约,弄得好了肯定是好,现在是有制约。

  李永斌:货源得力,我们就敢成批的跟人家订货,现在就是靠市场的零售,稍微的批发,不敢给人大量的订货。

  七里庙村离着米脂县城不远,不过对于村里人来说,没有一个人去县城卖过东西。李永斌们曾经的设想是,如果香菇滞销了,安排一个人专门负责销售,可现实的情况是,香菇在当地是脱销的,他们先天就存在技术、经验、资金的不足的劣势,严重制约了产量的提升,让他们失去了最佳的商机。

  李华:政府帮忙,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不过了,但是政府没那个资金的话,我们自己也可以干,贷款、入股都是办法,都可以解决。以后规模扩大了,村民劳动入股也可以,我们雇工也可以,有这样一个想法,但是我们现在只能说是设想。

  因为扶贫干部张雷威的帮助,李长占三人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正是因为这一步,搅动着七里庙村昔日的平静,巨大的改变需要时间,但却已真实的发生,在第一茬香菇开始收获后,两个大棚就不时的迎来考察的领导,至于那条通向大棚的破烂土路,已经变成了砖砌的大道。

  在陕西榆林采访时,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漫山遍野的杏利用率很低,树下有很多掉落的、已经烂了的杏。而在榆林市区的水果市场,杏的价格却并不便宜,好好的果子没有变成农民的经济收益,让记者非常感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记者经过深入的采访发现了其中深层次原因。

  榆林这个地方杏树特别的多,有的地方走几步就有一棵杏树,而且这个地方杏树品种特别的好,坐果能力特别的强,可以说杏是压满了枝头。眼下正是杏丰收的季节,记者随手在枝头采了几个,它们是黄里透红,品相特别的好,而且吃起来特别的香甜,比在水果店里买的要好吃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在杏树底下,有很多的烂杏子,当地老百姓是这么说的,说杏实在是太多了,多的吃不了,也没人前来收,所以很多杏只能是浪费了。按理说,杏都这么多了,价格应该很便宜,榆林市里街边卖的杏价格不便宜,口感也一般,商贩表示这些杏是榆林的不假,但都不是山里头的,是山外头的,而且基本是没成熟就采摘了,为了方便储存。一句话,漫山遍野的杏,并不是山里百姓的摇钱树,而山里百姓又普遍缺钱;榆林市离着山里头不远,但是只要不进山,就很难吃到山里面那种香甜好吃的杏,两者出现了完全的不对接。

  农民没有将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转化成财富,经过深入采访记者发现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因素就是群体之间的不对等。漫山遍野的杏不少,但是杏树归个人所有,没有合作社这样的组织将杏树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法人来跟外界进行讨价还价,而对于经销商来说,他需要一次收购大量的杏,减少运输成本时间成本,没有时间来挨家挨户,一棵树一棵树的来收购这些杏,所以经销商和散户农民不是对等的经济体,无法进行细致的一对一交流;第二是特殊的地貌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黄土高原因为雨水的冲刷,导致千沟万壑,山路没有一条是直的,没有一条是宽的,很多还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利,在山外也有杏的情况下,山内的杏就销售不了;第三是电商平台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困难。电商不仅是个信息链接站,也是一个物流中转站,因为山区的交通情况,导致电商难以收购运送,从而导致有选择的规避这类农产品,另外一个方面,从事电商的人,多是城里人,对农村具体的情况不熟,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下乡调研,而这些地方的农村普遍贫穷,各个村子几乎见不到电脑,对外也发不了信息,就形成了信息的真空地带。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种种因素叠加,好的杏子就这样的烂在了山里。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