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记者接到线索,称在榆林王圪堵水库库区发现了杨界沙、大古界及王阳畔三处遗址。随后,记者赶到杨界沙等遗址处进行采访。
据考古人员介绍,为了配合陕西省榆林市无定河拦河工程王圪堵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联合对水库淹没区、坝址区、移民区进行考古发掘。本次共发掘杨界沙、大古界及王阳畔遗址3个遗址,发掘总面积约3260平方米。
据考古队员介绍,杨界沙遗址位于无定河河道南约1.9公里处,坐落在杨界沙头道梁、二道梁的西坡,遗址范围约8万平方米,挖掘面积约208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灰坑93个。在杨界沙遗址中,记者看到了很多的房址。据介绍:房址集中分布在头道梁、二道梁向阳的西南山坡地带,平面呈“凸”字形,还发现个别为前厅后室“吕”字形。位于房址中央的圆角方形灶炕是用来生火取暖做饭的,房址边的灰坑多为圆形袋装,口小底大,用以存放物品。同时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
据了解,大古界遗址文化面貌与杨界沙遗址相似。从遗迹特征与窑洞式房址判断二者都属于仰韶晚期遗址。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而陕西省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另据介绍,王阳畔遗址位于无定河河道南约1公里处,发掘面积约55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7座、灰坑62个、墓葬3座。从其出土文物看,王阳畔遗址的相对年代当属龙山晚期早段,龙山时期则是制陶史上巅峰时期。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康队长说:“这一发现是陕西2010年重要考古发现之一,说明榆林在新石器时代就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地方。”
名词解释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 (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