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俗 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 > 民俗 > 社会风俗 >

米脂葬礼(十三) 服 制

时间:2016-08-08 21:48来源:未知点击:

在一宗丧事中,旧时服制是非常重要也很讲究(现在也一样)。服制体现一个“孝”字《左传·文公三年》曰:“孝,礼之始也。上至天子,下至庶民,莫不如此。”服制在丧事中是按与死者远近亲疏关系而论,所以也叫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也有功服一说,大功、小功的统称。因斩衰、齐衰用粗麻布,而此服所用的布经过加工,色白较细,故称功服)。此五服与子、孙、曾孙、玄孙、元孙相对应,但在丧事的实践操作中也不完全对应,这也因事、因时、因人而各异。外姓的亲属在与此对应时一般在礼节上降一服,但也有变化(关于服制,在米脂高氏宗谱的丧服制度一节里说的非常详细)。

斩衰:五服中最重的一种。用极粗生麻布制成,不缝边,以示无饰。服期三年。适用范围前后有所不同,如原定子为父斩衰三年,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起改为子为父母皆斩衰三年,清制同。妻为夫,妾为君亦斩衰三年。

旧时父母殁后,子、女、儿媳、长子孙(也叫承重孙)都应戴重孝,所谓披麻戴孝,属斩衰。届时,这些孝子们身穿白孝服,头戴麻壳壳,前长眼巾,后有双连条,两边各吊两颗棉花小球俗称打脸蛋。腰间系麻辫、腰孝,脚上穿白缦鞋。这里要说的是:如父母双亡,在缦鞋时后面不留小口,如男老人在世缦鞋时留左口、女老人在世留右口。但应考虑顾及到儿媳家的父母,和女儿出嫁后公婆家的老人存亡情况。如这两家的男女老人都在世,则缦鞋时左右两鞋都留口,如男、女只在一位老人则同上,男左女右只留一只。

过去孝子在斩衰期男的要守孝三年,要在墓地里盖一小房守住三年,不能吃荤(当然这是大户人家所为);同时还要囚头三年,三年内不能剃头以示孝道。后改为只留一小撮头发,现在连一小撮也不留了。还有儿媳,老人在出殡时,娘家要用一块布来给自家女子把头包起来叫“收头”。后改为在出殡时把布搭在女子肩膀上,意及用此布把头包收起来,在守孝期的言行举止要有所收敛。现在此礼节变得有些乱,甚至不合情理,有的在肩膀上搭一块大棉被子。不知是在显富,还是在显孝?有的给男的也“收头”。

过去在斩衰期的孝子一般是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的。如:婚礼、游玩、闹社火,当然也不能吃荤、饮酒……现在大可不必,但也不能没有对父母的怀念、祭祀之情礼。因为这也是我中华民族敬老行孝的一种美德。

齐衰:次于斩衰,服用粗麻布做成,以其缉边,故称齐衰。服期有一年的为“齐衰期”,如孙为祖父母,夫为妻。自家直系孙子、侄儿、侄女都属齐衰。在戴孝时与斩衰完全一样,只是在麻壳壳两边各只吊一颗打脸蛋。有的在情感上也不亚于斩衰,比如夫妻之间。

大功: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为细,较小功为粗(过去,五服在孝布的质地上就有分别:粗、细、生、熟。)服期九个月。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姊妹、已嫁的姑姊妹、又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有五个月的,如为曾祖父母。其孝服的佩戴:女婿、外甥(姨外甥、家外甥)叫下头孝;孝帽上带眼巾;曾孙、侄孙在孝帽上没眼巾,只在孝帽后面有一个小尾巴。

小功:其服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服期为五个月。为高祖父母、凡本宗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姐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玄孙应戴有色孝帽(一般蓝帽前面有一小块红方布,也有孝帽后面带小布条的)。小侄儿、出嫁后侄女的娃娃、小外甥(指姨外甥、舅外甥的娃娃)从前这些都戴下头戴。大孝帽后带小布条。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其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个月。凡本宗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等。元孙、至亲(多指直系)、宗亲(俗指窝客)、族亲(指村里的同姓人)包括亡人的姑表兄弟、姊妹一般都是备一个孝帽。

五服以外的就全佩戴普孝了。在丧事的备孝时,总领一定要掌握宁轻勿重的原则(指对亲朋而言)。顶头儿女亲家戴平头孝,即腰孝。

娘家侄儿、侄儿媳戴下头孝,后面长尾巴,前面有眼巾,一般三尺六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主家事办得大、办得好,娘家来时有献猪、献羊的那就在戴孝上另有变化:要穿不长袖子的长孝服;小侄儿子、小侄女、小侄儿媳戴不带眼巾的下头孝,穿不长袖子的短孝服。

娘家献猪、羊时也很有礼节、讲究,猪的全身都有“打扮”:猪头上要放20-40元钱、猪腰上要搭一块红被面叫割头花红,这两样都归主厨师所有;猪脖子上要挂香烟一条、美酒一瓶归全体厨师们所有;猪腰背上要放香烟一条、美酒一瓶、人民币60-80元钱,归总领所有;四个猪蹄上各挂两盒香烟,归抬猪人土工们所有;猪尾巴上拴20元钱、两盒香烟归站灵人所有。以上规矩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根据事主家和娘家的经济情况而定,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过去人们对亲戚、邻里、亲朋关系非常看重,就是在一个庄里,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只要是死了长者,男人们要送一份香纸,在礼帐先生那记上礼,并在灵(柩)前烧香磕头;女人们要梳妆打扮好,穿上平时不穿的黑裙子,头上要包一长条白布去到死者灵(柩)前很恭敬的烧纸叩头。凡女人烧纸者,事主一定要留吃饭的。一般只给吃油糕饸饹,有的也不一定能给吃饱,主要是社会贫穷,事主管待不起。但这一风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友爱。现在这些风俗都已不复存在了。

服制在丧事中大都用孝布来体现。现在米脂在办丧事中,远没有过去那么复杂。在实际办事中孝布分重、中、普孝三种。一般都是宽一尺左右;分别长:二尺八寸、一尺二寸和九寸。大点小点也无所谓。娘家侄子应戴重孝、母舅、外甥、女婿等应戴中孝,亲家、阴阳、先生、总领戴平头孝,即腰孝,一般亲戚朋友戴普孝。

总领看发出了多少孝布就知道丧事中的准确人数。

孝布看似简单,但它却有着深刻的内在含意,有着规范人行为的作用。戴上孝布的人内心就有一种严肃感,举止就要端方,言谈就要检点,和不戴孝布就大不相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葬礼的一种标志。





扫描二维码,关注米脂婆姨网—米脂婆姨网络公司微信公众帐号,获取最新资讯和优惠活动信息~
标签:
乐聚换:珠海网闲置物品嘉年华
精彩图文
米脂实行三三制始末
大美米脂
采访高西沟村支书记——姜良
珠海网小编探营珠海长隆海洋王国